戊戌,加天平节度使李嗣源兼中书令;以北京留守继岌为东京留守、同平章事。
帝遣使宣谕诸道,梁所除节度使五十馀人皆上表入贡。楚王殷遣其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希范入见,纳洪、鄂行营都统印,上本道将吏籍。荆南节度使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梁震曰:“唐有吞天下之志,严兵守险,犹恐不自保,况数千里入朝乎!且公硃氏旧将,安知彼不以仇敌相遇乎!”季兴不从。帝遣使以灭梁告吴、蜀,二国皆惧。徐温尤严可求曰:“公前沮吾计,今将奈何?”可求笑曰:“闻唐主始得中原,志气骄满,御下无法,不出数年,将有内变,吾但当卑辞厚礼,保境安民以待之耳。”唐使称诏,吴人不受;帝易其书,用敌国之礼,曰:“大唐皇帝致书于吴国主”,吴人复书称“大吴国主上大唐皇帝”,辞礼如笺表。吴人有告寿州团练使钟泰章侵市官马者,徐知诰以吴王之命,遣滁州刺史王稔巡霍丘,因代为寿州团练使,以泰章为饶州刺史。徐温召至金陵,使陈彦谦诘之者三,皆不对。或问泰章:“可以不自辨?”泰章曰:“吾在扬州,十万军中号称壮士;寿州去淮数里,步骑不下五千,苟有它志,岂王稔单骑能代之乎!我义不负国,虽黜为县令亦行,况刺史乎!何为自辨以彰朝廷之失!”徐知诰欲以法绳诸将,请收泰章治罪。徐温曰:“吾非泰章,已死于张颢之手,今日富贵,安可负之!”命知诰为子景通娶其女以解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戊戌,加天平节度使李嗣源兼中书令;以北京留守继岌为东京留守、同平章事。
皇帝派遣使者向各道宣谕,梁朝任命的五十多名节度使皆上表入贡。楚王殷派其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希范入朝,献上洪州和鄂州的行营都统印信,并上报本道将吏户籍。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听闻庄宗灭亡梁朝,避讳唐帝庙号,改名季兴,欲自入朝。梁震劝阻说:“唐有吞天下之志,严兵守险,犹恐不自保,何况数千里入朝乎!况且公为朱氏旧将,安知彼不以仇敌相遇乎!”季兴不听。
皇帝派遣使者宣告灭梁之事给吴、蜀二国,两国皆恐惧。徐温对可求特别叮嘱:“公前沮吾计,今将奈何?”可求笑答:“闻唐主始得中原,志气骄满,御下无法,不出数年,将有内变,吾但当卑辞厚礼,保境安民以待之耳。”唐使称诏,吴人不受;帝易其书,用敌国之礼,曰:“大唐皇帝致书于吴国主”,吴人复书称“大吴国主上大唐皇帝”,辞礼如笺表。吴人有告寿州团练使钟泰章侵市官马者,徐知诰以吴王之命,遣滁州刺史王稔巡霍丘,因代为寿州团练使,以泰章为饶州刺史。徐温召至金陵,使陈彦谦诘之者三,皆不对。或问泰章:“可以不自辨?”泰章曰:“吾在扬州,十万军中号称壮士;寿州去淮数里,步骑不下五千,苟有他志,岂王稔单骑能代之乎!我义不负国,虽黜为县令亦行,况刺史乎!何为自辨以彰朝廷之失!”徐知诰欲以法绳诸将,请收泰章治罪。徐温曰:“吾非泰章,已死于张颢之手,今日富贵,安可负之!”命知诰为子景通娶其女以解之。
注释: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 李嗣源被加封为天平节度使并兼任中书令,这是对他权力的加强。
- 继岌被任命为北京留守兼同平章事,这是对他责任的明确。
- 皇帝派遣使者宣布灭梁的消息给吴、蜀二国,这是对周边国家的一种安抚。
- 徐温对可求特别叮嘱,表明他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的谨慎。
- 吴人不接受唐使的诏书,表明他们对唐朝的态度有所保留。
- 徐温召回钟泰章并改任饶州刺史,这是他对钟泰章的惩罚措施。
- 钟泰章拒绝为自己辩解,表明他的忠诚和自尊。
- 徐温对泰章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忠诚和荣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