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梁均王将祀南郊于洛阳,闻杨刘陷而止,其仪物具在。张全义请上亟幸洛阳,谒庙毕即祀南郊;从之。
丙辰,复以梁东京开封府为宣下军汴州。梁以宋州为宣武军,诏更名归德军。
诏文武官先诣洛阳。
议者以郭崇韬勋臣为宰相,不能知朝廷典故,当用前朝名家以佐之。或荐礼部尚书薛廷珪,太子少保李琪,尝为太祖册礼使,皆耆宿有文,宜为相。崇韬奏廷珪浮华无相业,琪倾险无士风;尚书左丞赵光胤廉洁方正,自梁未亡,北人皆称其有宰相器。豆卢革荐礼部侍郎韦说谙练朝章。丁巳,以光胤为中书侍郎,与说并同平章事。光胤,光逢之弟;说,岫之子;廷珪,逢之子也。光胤性轻率,喜自矜;说谨重守常而已。
赵光逢自梁朝罢相,杜门不交宾客,光胤时往见之,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译文:
当初,后梁国均王准备在洛阳祭祀南郊时,听说杨刘城被攻破而停止,那里的礼仪物品都还在。张全义请求皇上尽快到洛阳去,在拜谒了太庙之后就祭祀南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丙辰,后梁又把东京开封府改为宣下军汴州。后梁将宋州改为宣武军,并诏令改回归德的旧名。
皇上命令文武官员先到洛阳去。
有人议论说,郭崇韬是功臣,但他不了解朝廷的典故,应当用前朝名家来辅佐他。有人推荐礼部尚书薛廷珪、太子少保李琪,他们曾担任太祖册封礼仪使,都是有威望的老年人,应该任命为宰相。郭崇韬上奏说薛廷珪虚伪浮华没有作为,李琪奸佞险恶没有士人的风范;尚书左丞赵光胤清廉方正,自后梁灭亡以来,北方的人都称赞他有做宰相的才能。豆卢革推荐礼部侍郎韦说对朝廷的礼仪很熟悉。丁巳,任命赵光胤为中书侍郎,和韦说一起担任同平章事。赵光胤是赵光逢的弟弟,韦说是赵岫的儿子,薛廷珪是赵光逢的儿子。赵光胤性情轻率,喜欢自我炫耀;韦说谨慎稳重,守正道而已。
自从后梁朝罢免赵光逢的宰相职务后,他就闭门不出,不与宾客来往,赵光胤有时去拜访他,谈论政事。有一天,赵光逢让他的门徒在门口写个字:“请不要说起中书省的事。”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后唐时期的政治变动,反映了后梁末代皇帝的昏庸无能以及朝臣们对政治局势的不同看法和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后唐时期的政治格局、君臣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诗中的一些词汇和成语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如“浮华无相业”、“倾险无士风”、“豆卢革荐韦说谙练朝章”等。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