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榷安邑、解县盐,每季输省课。己卯,以继麟充制置两池榷盐使。
辛己,进岐王爵为秦王,仍不名、不拜。
郭崇韬知李绍宏怏怏,乃置内句使,掌句三司财赋,以绍宏为之,冀弭其意,而绍宏终不悦,徒使州县增移报之烦。崇韬位兼将相,复领节旄,以天下为己任,权侔人主,旦夕车马填门。性刚急,遇事辄发,嬖幸侥求,多所摧仰,宦官疾之,朝夕短之于上。崇韬扼腕,欲制之不能。豆卢革、韦说尝问之曰:“汾阳王本太原人徙华阴,公世家雁门,岂其枝派邪?”崇韬因曰:“遭乱,亡失谱谍,尝闻先人言,上距汾阳世四耳。”革曰:“然则固从祖也。”崇韬由是以膏梁自处,多甄别流品,引拔浮华,鄙弃勋旧。有求官者,崇韬曰:“深知公功能,然门地寒素,不敢相用,恐为名流所嗤。”由是嬖幸疾之于内,勋旧怨之于外。崇韬屡请以枢密使让李绍宏,上不许;又请分枢密院事归内诸司以轻其权,而宦官谤之不已。崇韬郁郁不得志,与所亲谋赴本镇以避之,其人曰:“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三 · 后唐纪二
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求对安邑、解县的盐进行专卖,每季度向省里交纳课税。己卯,朝廷任命李继麟为制置两池榷盐使。
辛己,朝廷将岐王爵位晋升为秦王,同时不称其名和拜其位。
郭崇韬发现李绍宏闷闷不乐,于是设立了内句使,负责掌管三司财赋,由李绍宏担任此职,希望平息他的不满,但是李绍宏最终不高兴,反而让州县增加了繁琐的报告工作。郭崇韬身兼将相职位,又执掌节旄之权,以天下为己任,权势与皇帝相当,车马络绎不绝地前来拜访。他性格刚直急躁,遇事就发怒,受到宠爱的人很多,他们常常向他讨好,宦官们对此十分嫉妒,他们早晚都在皇上面前诋毁郭崇韬。郭崇韬无奈,想要制约宦官却做不到。豆卢革、韦说曾经询问他说:“汾阳王本是太原人搬到华阴,您是雁门世家出身,难道是他的后代吗?”郭崇韬借此机会说:“遭逢战乱,失去了家族谱谍,曾经听说先辈说过,从上到下有四个世代。”豆卢革说:“那么他就是您的远房亲戚吧。”郭崇韬因此自认为富贵显赫,经常甄别流品,引荐提拔浮华之人,鄙弃功勋旧臣。有求官者,郭崇韬说:“深知您有才华能力,但门第寒素,不敢任用,恐怕会被名流所嗤笑。”因此,宦官在朝内外对他都十分嫉恨。郭崇韬多次请求将枢密使的职位让于李绍宏,皇上不同意;又请求分枢密院事给内诸司,以便减轻他的权力,但宦官仍不断诋毁他。郭崇韬忧郁不得志,与亲近的人商议去本镇避祸,那人劝谏他:“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控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