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骠信郑旻遣其布燮郑昭淳求婚于汉,汉主以女增城公主妻之。长和即唐之南诏也。
成德节度使李嗣源入朝。
闰月,己丑朔,孟知祥至洛阳,帝宠待甚厚。
帝以军储不足,谋于群臣,豆卢革以下皆莫知为计。吏部尚书李琪上疏,以为:“古者量入以为出,计农而发兵,故虽有水旱之灾而无匮乏之忧。近代税农以养兵,未有农富给而兵不足,农捐瘠而兵丰饱者也。今纵未能蠲省租税,苟除折纳、纽配之法,农亦可以小休矣。”帝即敕有司如琪所言,然竟不能行。
丁酉,诏蜀朝所署官四品以上降授有差,五品以下才地无取者悉纵归田里;其先降及有功者,委崇韬随事奖任。又赐王衍诏,略曰:“固当袭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庚子,彰武、保大节度使兼史书令高万兴卒,以其子保大留后允韬为彰武留后。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四 · 后唐纪三

长和骠信郑旻遣其布燮郑昭淳求婚于汉,汉主以女增城公主妻之。长和即唐之南诏也。成德节度使李嗣源入朝。闰月己丑朔,孟知祥至洛阳,帝宠待甚厚。

丁酉,诏蜀朝所署官四品以上降授有差,五品以下才地无取者悉纵归田里;其先降及有功者,委崇韬随事奖任。又赐王衍诏,略曰:“固当袭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庚子,彰武、保大节度使兼史书令高万兴卒,以其子保大留后允韬为彰武留后。

赏析:

本篇主要讲述了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乙酉、925年)的内外交困以及最终的决策与行动。从开始时对长和骠信的接待到随后的战事,再到最后的决策,都体现了后唐庄宗的果断与英明。同时,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历史背景。

本篇开头就提到了长和骠信郑旻派遣其布燮郑昭淳向后汉求婚,而后唐庄宗为了表示友好,将女儿增城公主嫁给了郑昭淳。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后唐庄宗的开明和大气,也使得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密,为后来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本篇提到了后唐庄宗对于军队的需求和财政的压力。由于军队的军备不足,后唐庄宗开始寻求解决之道。然而,虽然豆卢革等大臣提出了各种建议,但后唐庄宗最终并没有采纳。这一部分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治的复杂性和决策的难度。

本篇提到了后唐庄宗对孟知祥的待遇。孟知祥是前蜀的宰相,他的到访得到了后唐庄宗的热烈欢迎和重用。这不仅体现了后唐庄宗的包容和宽容,也展示了他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信任。

本篇通过对后唐庄宗时期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国家形势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反映了后唐庄宗的智慧和决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