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三笺请嗣源监国,嗣源乃许之。甲午,入居兴圣宫,始受百官班见。下令称教,百官称之曰殿下。庄宗后宫存者犹千馀人,宣徽使选其美少者数百献于监国,监国曰:“奚用此为!”对曰:“宫中职掌不可阙也。”监国曰:“宫中职掌宜谙故事,此辈安知!”乃悉用老旧之人补之,其少年者皆出归其亲戚,无亲戚者任其所适。蜀中所送宫人亦准此。
乙未,以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镇州别驾张延朗为副使。延朗,开封人也,仕梁为租庸吏,性纤巧,善事权要,以女妻重诲之子,故重诲引之。监国令所在访求诸王。通王存确、雅王存纪匿民间,或密告安重诲,重诲与李绍真谋曰:“今殿下既监国典丧,诸王宜早为之所,以壹人心。殿下性慈,不可以闻。”乃密遣人就田舍杀之。后月馀,监国乃闻之,切责重诲,伤惜久之。刘皇后与申王存渥奔晋阳,在道与存渥私通。存渥至晋阳,李彦超不纳,走至凤谷,为其下所杀。明日,永王存霸亦至晋阳,从兵逃散俱尽,存霸削发、僧服谒李彦超,“愿为山僧,幸垂庇护。”军士争欲杀之,彦超曰:“六相公来,当奏取进止。”军士不听,杀之于府门碑下。刘皇后为尼于晋阳,监国使人就杀之。薛王存礼及庄宗幼子继嵩、继潼、继蟾继峣,遭乱皆不知所终。惟邕王存美以病风偏枯得免,居于晋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 后唐纪四
辛卯,魏王李继岌至兴平,闻洛阳叛乱,又率兵回西,计划据守凤翔。向延嗣至凤翔,以庄宗之命诛李绍琛。明宗天成元年夏,四月,丁亥朔,朝廷严办将发。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四月,丁亥朔,骑兵陈于宣仁门外,步兵。
诗词原文:
百官三笺请嗣源监国,嗣源乃许之。甲午,入居兴圣宫,始受百官班见。下令称教,百官称之曰殿下。庄宗后宫存者犹千馀人,宣徽使选其美少者数百献于监国,监国曰:“奚用此为!”对曰:“宫中职掌不可阙也。”监国曰:“宫中职掌宜谙故事,此辈安知!”乃悉用老旧之人补之,其少年者皆出归其亲戚,无亲戚者任其所适。蜀中所送宫人亦准此。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记录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统治风格和对待臣子的态度。诗中的官员们纷纷上书请求李存勖监国,而李存勖则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开始接受百官的朝拜。这表明了李存勖对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掌控力。
在处理后宫的问题时,李存勖选择了用老宫女来填补空缺,而不是让年轻宫女去亲戚家。这种策略既保证了后宫的稳定性,又体现了他对后宫管理的严格要求。最后,诗中还提到了蜀国送来的宫人,这也是李存勖在处理后宫问题时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来稳定后宫的秩序。
这是一首描绘后唐庄宗统治风格的诗,通过对宫廷内外的各种事务的描述,展现了李存勖作为一位君王的威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