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温、高季兴闻庄宗遇弑,益重严可求、梁震。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
戊戌,李绍荣至洛阳,监国责之曰:“吾何负于尔,而杀吾儿!”绍荣瞋目直视曰:“先帝何负于尔?”遂斩之,复其姓名曰元行钦。
监国恐征蜀军还为变,以石敬瑭为陕州留后;己亥,以李从珂为河中留后。
枢密使张居翰乞归田里,许之。李绍真屡荐孔循之才,庚子,以循为枢密副使。李强宏请复姓马。监国下教,数租庸使孔谦奸佞侵刻穷困军民之罪而斩之,凡谦所立苛敛之法皆罢之,因废租庸使及内勾司,依旧为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委宰相一人专判。又罢诸道监军使;以庄宗由宦官亡国,命诸道尽杀之。
徐温、高季兴听闻庄宗遇弑,更加器重严可求和梁震。孙光宪被推荐给高季兴,担任掌书记。季兴大规模修建战舰,计划进攻楚国,孙光宪劝谏说:“荆南在战乱之后得以喘息,全靠您休养生息,百姓才得以恢复生机。若再与楚国交恶,其他国家就会趁我们疲弱之时发动攻击,这实在是让人担忧啊。”季兴于是打消了进攻的念头。
注释解析
- 徐温、高季兴:徐温与高季兴是唐朝末年的两位重要军事将领。他们的政治立场和军事行动对于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闻庄宗遇弑:这里指的是唐明宗李嗣源被宦官王建立所杀,这一事件标志着唐朝的衰落。
- 益重严可求、梁震:严可求和梁震因在政治或军事上的卓越表现而被徐温、高季兴所重视,这对他们的政治生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孙光宪被推荐给高季兴,担任其下属的重要官职,这表明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声望和能力。
- 掌书记:掌书记是一种文职职位,通常负责记录文书、起草诏令等工作。这个职位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需要具备出色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敏锐度。
- 大治战舰:季兴大规模修建战舰,准备对外扩张,这表明他意图通过军事行动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 欲攻楚:楚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国家,也是孙光宪曾经效力过的地区。季兴此举可能是为了报复或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光宪谏曰:孙光宪以智慧和胆识劝谏季兴,他的劝谏可能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考虑。
- 赖公休息士民:孙光宪指出,只有在良好的治理下,才能让百姓得以喘息,这是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
- 良可忧也:这句话表达了孙光宪对当前国势的忧虑,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和判断。
- 乃止:孙光宪的劝谏使季兴停止了进攻楚国的计划,这说明他的劝谏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动荡时代的政治画面。通过孙光宪的劝谏,诗中传递出一种对和平、稳定与繁荣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于个人责任和担当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