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义武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都镇易定十馀年,自除刺史以下官,租赋皆赡本军。及安重诲用事,稍以法制裁之;帝亦以都篡父位,恶之。时契丹数犯塞,朝廷多屯兵于幽、易间,大将往来,都阴为之备,浸成猜阻。都恐朝迁移之它镇,腹心和昭训劝都为自全之计,都乃求婚于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又知成德节度使王建立与安重诲有隙,遣使结为兄弟,阴与之谋复河北故事,建立阳许而密奏之。都又以蜡书遗青、徐、潞、益、梓五帅,离间之。又遣人说北面副招讨使归德节度使王晏球,晏球不从;乃以金遗晏球帐下,使图之,不克;癸巳,晏球以都反状闻,诏宣徽使张延朗与北面诸将议讨之。
戊戌,吴徙常山王蒙为临川王。
庚子,诏削夺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为北面讨使,权知定州行州事,以横海节度使安审通为副招讨使,以郑州防御使张虔钊为都监,发诸道兵会讨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拔其北关城。都以重赂求救于奚酋秃馁,五月,秃馁以万骑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阳,都与秃馁就攻之。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晏球追至城门,因进攻之,得其西关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后唐纪五
初,义武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都镇易定十馀年,自除刺史以下官,租赋皆赡本军。及安重诲用事,稍以法制裁之;帝亦以都篡父位,恶之。时契丹数犯塞,朝廷多屯兵于幽、易间,大将往来,都阴为之备,浸成猜阻。都恐朝迁移之它镇,腹心和昭训劝都为自全之计,都乃求婚于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又知成德节度使王建立与安重诲有隙,遣使结为兄弟,阴与之谋复河北故事,建立阳许而密奏之。都又以蜡书遗青、徐、潞、益、梓五帅,离间之。又遣人说北面副招讨使归德节度使王晏球,晏球不从;乃以金遗晏球帐下,使图之,不克;癸巳,晏球以都反状闻,诏宣徽使张延朗与北面诸将议讨之。
戊戌,吴徙常山王蒙为临川王。
庚子,诏削夺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为北面讨使,权知定州行州事,以横海节度使安审通为副招讨使,以郑州防御使张虔钊为都监,发诸道兵会讨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拔其北关城。都以重赂求救于奚酋秃馁,五月,秃馁以万骑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阳,都与秃馁就攻之。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晏球追至城门,因进攻之,得其西关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注释:
- 丁亥:天干地支纪年,指公元927年。
- 义武节度使:节度使的官职名称。
- 中书令:宰相的职务之一,相当于现代国家的内阁总理。
- 易定: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的一个地方。
- 安重诲:唐朝时期的政治家。
- 契丹:古代民族之一,居住在东北地区。
- 幽、易之间:指今天的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
- 北面副招讨使: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和战事协调。
- 蜡书:古代一种书信形式,类似于蜡封,具有保密性。
- 青、徐、潞、益、梓:均为中国历史上的地名,分别指的是今天山东省的部分地区、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和湖南省的部分地区。
译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六卷(后唐纪)原文: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注解: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六卷(后唐纪)原文 后唐纪五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1]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 丁亥:天干地支纪年,指公元927年。
- 归德节度使:节度使的官职名称。 - 天成二年秋:表明事件发生在当年秋季。
- 七月:具体的月份。
- 北面副招讨使: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和战事协调。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年,即公元927年)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当时,王都担任义武节度使兼中书令,他在当地的统治相对稳定。然而,当朝廷派来的军队驻扎在幽州和易州的边境时,王都被怀疑有篡位的野心,因此引起了皇帝和将领们的不安。为了自保,王都开始暗中准备对抗。他向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求婚并结成兄弟关系,同时也通过秘密途径拉拢其他将领共同对抗朝廷的势力范围。这些行为加剧了朝廷与王都之间的猜忌和矛盾。最终,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朝廷成功地击败了王都的军队,收复了部分失地,但王都本人并未被捕或被杀。这一事件的记载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揭示了统治者在权力斗争中的谨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