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四年(己丑,公元九二九年)
春,正月,冯赟入为宣徽使,谓执政曰:“从荣刚僻而轻易,宜选重德辅之。”
王都、秃馁欲突围走,不得出。二月,癸丑,定州都指挥使马让能开门纳官军,都举族自焚,擒秃馁及契丹二千人。辛亥,以王晏球为天平节度使,与赵德钧并加兼侍中。秃馁至大梁,斩于市。
枢密使赵敬怡卒。
甲子,帝发大梁。
丁卯,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协卒于须水。
庚午,帝至洛阳。
王宴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财飨士,自始攻至克城未尝戮一卒。三月,辛巳,晏球入朝,帝美其功;晏球谢久烦馈运而已。
皇子右卫大将军从璨性刚,安重诲用事,从璨不为之屈。帝东巡,以从璨为皇城使。从璨与客宴于会节园,酒酣,戏登御榻,重诲奏请诛之;丙戌,赐从璨死。横山蛮寇邵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后唐纪五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四年(己丑,公元九二九年)

春,正月,冯赟入为宣徽使,谓执政曰:“从荣刚僻而轻易,宜选重德辅之。”王都、秃馁欲突围走,不得出。二月,癸丑,定州都指挥使马让能开门纳官军,都举族自焚,擒秃馁及契丹二千人。辛亥,以王晏球为天平节度使,与赵德钧并加兼侍中。秃馁至大梁,斩于市。枢密使赵敬怡卒。甲子,帝发大梁。丁卯,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协卒于须水。庚午,帝至洛阳。王宴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财飨士,自始攻至克城未尝戮一卒。三月,辛巳,晏球入朝,帝美其功;晏球谢久烦馈运而已。皇子右卫大将军从璨性刚,安重诲用事,从璨不为之屈。帝东巡,以从璨为皇城使。从璨与客宴于会节园,酒酣,戏登御榻,重诲奏请诛之;丙戌,赐从璨死。横山蛮寇邵州。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后唐纪五”:此句表明了《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和历史地位。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四年(己丑,公元九二九年)”:提供了事件发生的具体年号和皇帝名号。
  • “春,正月”:指明了事件所在的时间和月份。
  • “王都、秃馁欲突围走,不得出”:描述了王都和秃馁试图逃离但未能成功的情况。
  • “定州都指挥使马让能开门纳官军”:记录了关键人物马让能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 “王晏球为天平节度使”:记载了王晏球被任命为天平节度使的重要职务。
  • “秃馁至大梁,斩于市”:描述了秃馁最终被处决的惨痛结局。
  • “枢密使赵敬怡卒”:指出了赵敬怡在枢密使任上的去世。
  • “甲子,帝发大梁”:描述了皇帝离开大梁的行程。
  • “丁卯,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协卒于须水”:提及了崔协不幸去世的消息。
  • “庚午,帝至洛阳”:记录了皇帝到达洛阳的历程。
  • “王宴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财飨士”:展现了王宴球在战地的慷慨行为。
  • “三月,辛巳,晏球入朝”:叙述了晏球因功勋得以返回朝廷的情景。
  • “皇子右卫大将军从璨性刚,安重诲用事”: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个人性格与环境因素。
  • “帝东巡,以从璨为皇城使”:说明了从璨在皇帝东巡期间担任的特殊角色。
  • “从璨与客宴于会节园,酒酣,戏登御榻”:描绘了从璨在宴会上的不寻常举动。
  • “丙戌,赐从璨死”:记录了从璨的悲惨结局。
  • “横山蛮寇邵州”:描述了横山蛮对邵州的侵扰。

译文解读

1. 政治背景与人物关系

  • 本诗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动荡局势及权力斗争。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展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权力博弈。
  • 王都和秃馁试图突围逃脱未能成功,突显了当时的艰难局面。

2. 军事与战略

  • 诗中提到的关键人物如马让能和王晏球等,他们的行动不仅影响了战事的发展,也体现了将领们的智慧和勇气。
  • 晏球因功勋得以回归朝廷,显示了功绩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

3. 文化与艺术

  • 诗中涉及宴会、饮酒等场景,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氛围。
  • 从璨的行为展示了他的刚直性格和悲剧命运,增添了文本的情感色彩。

4. 社会影响

  • 诗中的事件对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对武将的任命及其行为的评价。
  • 这些事件也反映出民众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反应,以及政府如何处理这些冲突。

赏析讨论

这首诗是五代时期一个重要事件的记录,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叙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诗人通过精细的描绘和深刻的描写技巧,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转化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此外,诗中的一些细节如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述,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其不仅仅是一篇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段充满情感的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