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忠武节度使张延朗行工部尚书,充三司使。三司使之名自此始。
吴徐知诰以海州都指挥使王传拯有威名,得士心,值团练使陈宣罢归,知诰许以传拯代之;既而复遣宣还海州,征传拯还江都。传拯怒,以为宣毁之,己亥,帅麾下入辞宣。因斩宣,焚掠城郭,帅其众五千来奔。知诰曰:“是吾过也。”免其妻子。涟水制置使王岩将兵入海州,以岩为威卫大将军,知海州。传拯,绾之子也,其季父舆为光州刺史。传拯遣间使持书至光州,舆执之以闻,因求罢归;知诰以舆为控鹤都虞候。时政在徐氏,典兵宿卫者尤难其人,知诰以舆重厚慎密,故用之。
壬寅,赵凤奏:“切闻近有奸人,诬陷大臣,摇国柱石,行之未尽。”帝乃收李行德、张俭,皆族之。
立皇子从荣为秦王;丙辰,立从厚为宋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七 · 后唐纪六
前忠武节度使张延朗任工部尚书,为三司使。此职自张延朗之后开始确立。吴徐知诰因海州都指挥使王传拯有威名,得士心,而团练使陈宣被罢免回乡。徐知诰遂命王传拯接替陈宣的职位。不久,徐知诰又派遣陈宣返回海州,征召王传拯返回江都。王传拯对此感到愤怒,认为陈宣诋毁自己,于己亥日率部下进城辞别陈宣。随后,他斩杀陈宣,并纵火烧掠城池,率领五千士卒投奔朝廷。徐知诰感叹道:“这是我的过错。”因此免除了王传拯及其家人的罪责。涟水制置使王岩领兵进入海州,被任命为威卫大将军,管理海州事务。王传拯是王绾之子,其季父舆担任光州刺史。王传拯派人携带书信至光州,舆将信拿呈徐知诰,并请求罢归故乡;徐知诰任命舆为控鹤都虞候。当时政局在徐氏家族手中,执掌军队和宿卫的重任尤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因此,徐知诰因为舆的稳重、谨慎和忠诚,才任命他担任此职。
壬寅日,赵凤上奏:“近日有奸人诬陷大臣,动摇国家的柱石,此事尚未完全处理。”皇帝于是逮捕李行德和张俭,并将他们全家诛杀。
立皇子从荣为秦王;丙辰日,立从厚为宋王。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人物、制度和思想,对于研究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本篇记载了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的事件,包括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这些事件的叙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人们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