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以范延光为枢密使,安重诲如故。
丙戌,下制削董璋官爵,兴兵讨之。丁亥,以孟知祥兼西南面供馈使。以天雄节度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以夏鲁奇为之副。璋使孟思恭分兵攻集州,思恭轻进,败归;璋怒,遣还成都,知祥免其官。戊子,以石敬瑭权知东川事。庚寅,以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为伐蜀前锋。
汉主遣其将梁克贞、李守鄜攻交州,拔之,执静海节度使曲承美以归,以其将李进守交州。
冬,十月,癸巳,李仁罕围遂州,夏鲁奇婴城固守;孟知祥命都押牙高敬柔帅资州义军二万人筑长城环之。鲁奇遣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战,文通闻阆州陷,遂以其众降于仁罕。
戊戌,董璋引兵趣利州,遇雨,粮运不继,还阆州。知祥闻之,惊曰:“比破阆中,正欲径取利州,其帅不武,必望风遁去。吾获其仓廪,据漫天之险,北军终不能西救武信。今董公僻处阆州,远弃剑阁,非计也。”欲遣兵三千助守剑门;璋固辞曰:“此已有备。”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七十七·后唐纪六
甲申,以范延光为枢密使,安重诲如故。
丙戌,下制削董璋官爵,兴兵讨之。丁亥,以孟知祥兼西南面供馈使。以天雄节度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以夏鲁奇为之副。璋使孟思恭分兵攻集州,思恭轻进,败归;璋怒,遣还成都,知祥免其官。戊子,以石敬瑭权知东川事。庚寅,以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为伐蜀前锋。
汉主遣其将梁克贞、李守鄜攻交州,拔之,执静海节度使曲承美以归,以其将李进守交州。
冬,十月,癸巳,李仁罕围遂州,夏鲁奇婴城固守;孟知祥命都押牙高敬柔帅资州义军二万人筑长城环之。鲁奇遣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战,文通闻阆州陷,遂以其众降于仁罕。
戊戌,董璋引兵趣利州,遇雨,粮运不继,还阆州。知祥闻之,惊曰:“比破阆中,正欲径取利州,其帅不武,必望风遁去。吾获其仓廪,据漫天之险,北军终不能西救武信。今董公僻处阆州,远弃剑阁,非计也。”欲遣兵三千助守剑门;璋固辞曰:“此已有备。”
译文:
甲申日,朝廷任命范延光担任枢密使,安重诲依旧担任枢密使。
丙戌日,朝廷发布命令,剥夺董璋的官职和爵位,并派兵征讨他。丁亥日,朝廷任命孟知祥兼任西南面供馈使。朝廷任命天雄节度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任命夏鲁奇为他的副手。董璋派遣孟思恭率领一部分军队进攻集州,孟思恭轻率前进,结果战败被赶回来;董璋非常生气,把他召回成都,孟知祥免除了他的官职。戊子日,朝廷任命石敬瑭暂时管理东川事务。庚寅日,朝廷任命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作为讨伐蜀国的先锋。
汉朝皇帝派遣他的将领梁克贞、李守鄘攻打交州,攻克了那里,抓获了静海节度使曲承美带回本国,并且任命他的将领李进驻守交州。
冬季,十月,癸巳日,李仁罕包围遂州,夏鲁奇坚守城池;孟知祥命令都押牙高敬柔带领两万多名士兵修筑长城环绕城池。夏鲁奇派遣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来交战,康文通听说阆州陷落,于是率领他的部众投降了李仁罕。
戊戌日,董璋率领军队奔赴利州,遇到下雨,粮草运输无法继续进行,返回阆州。孟知祥听说此事后,吃惊地说:“我刚刚攻破阆中的时候,打算径直夺取利州。但是董璋没有勇敢地作战,必定会望风而逃。我们如果获得他的仓库和粮食,占据着满天的险要地势,北方的军队最终也无法向西救援武信。现在董公身处阆州偏僻之地,远离剑阁,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他想派遣军队三千人帮助守卫剑门;董璋坚决推辞说:“这已经有所准备了。”
赏析:
本诗记录了唐朝中期的历史事件,主要涉及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的一系列军事决策与行动。文章通过描述范延光被任命为枢密使等政治变动,以及董璋因粮草不足放弃利州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状况。同时,通过对孟知祥在处理内政外患时的策略和决断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整篇诗文脉络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既展示了历史事件的紧张氛围,又不失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是研究唐代政治军事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