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璋之子光业为宫苑使,在洛阳,璋与书曰:“朝廷割吾支郡为节镇,屯兵三千,是杀我必矣。汝见枢要为吾言:如朝廷更发一骑入斜谷,吾必反!与汝诀矣。”光业以书示枢密承旨李虔徽。未几,朝廷又遣别将荀咸乂将兵戍阆州,光业谓虔徽曰:“此兵未至,吾父必反。吾不敢自爱,恐烦朝廷调发,愿止此兵,吾父保无他。”虔徽以告安重诲,重诲不从。璋闻之,遂反。利、阆、遂三镇以闻,且言已聚兵将攻三镇。重诲曰:“臣久知其如此,陛下含容不讨耳。”帝曰:“我不负人,人负我则讨之!”
九月,癸亥,西川进奏官苏愿白孟知祥云:“朝廷欲大发兵讨两川。”知祥谋于副使赵季良,季良请以东川兵先取遂、阆,然后并兵守剑门,则大军虽来,吾无内顾之忧矣。知祥从之,遣使约董璋同举兵。璋移缴利、阆、遂三镇,数其离间朝廷,引兵击阆州。庚午,知祥以都指挥使李仁罕为行营都部署,汉州刺史赵廷隐副之,简州刺史张业为先锋指挥使,将兵三万攻遂州;别将牙内都指挥使侯弘实、先登指挥使孟思恭将兵四千会璋攻阆州。
诗句:
董璋之子光业为宫苑使,在洛阳,璋与书曰:“朝廷割吾支郡为节镇,屯兵三千,是杀我必矣。汝见枢要为吾言:如朝廷更发一骑入斜谷,吾必反!与汝诀矣。”
翻译:
董璋之子光业为宫苑使,在洛阳,董璋给信中说:“朝廷割我的支郡为节镇,屯兵三千,这是杀我肯定的。你看见枢要为我说话:如果朝廷再派一骑兵进入斜谷,我肯定会造反!和你告别了。”
赏析: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后唐纪六》。诗人通过董璋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来反映当时的战乱和权力斗争。诗中描述了董璋的儿子光业作为宫苑使在洛阳,他接到父亲的信后,感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因为他的支郡被朝廷划为节镇而驻扎着三千军队,这无疑是一种威胁。他还担心自己的父亲可能会因为这种状况而造反,因此他选择写信告诉其他将领,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保护和支持。
诗中的“朝廷割吾支郡为节镇,屯兵三千,是杀我必矣”表达了董璋对于自己支郡被朝廷划为节镇并驻扎着三千军队的担忧和恐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可能引发他的反叛行为,因此他决定向其他人寻求支持和帮助。
“汝见枢要为吾言:如朝廷更发一骑入斜谷,吾必反!”这句诗反映了董璋对于自己处境的担忧和恐惧,他担心朝廷会派一骑兵进入斜谷(即四川),这样就会触发他的反叛行为。
“与汝诀矣”这句诗表达了董璋对于与儿子告别的情绪。他认为儿子应该尽快离开洛阳,以免受到牵连和影响。
这首诗通过描述董璋和他的子嗣之间的通信来反映当时战乱和权力斗争的紧张气氛以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