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罕至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弃镇,与杨汉宾自均、房逃归;壬戌,仁罕陷夔州。
帝既解安重诲枢务,乃召李从珂,泣谓曰:“如重诲意,汝安得复见吾!”丙寅,以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壬申,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乙酉,复以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遣监门上将军张篯往谕旨,以曏日致仕,安重诲矫制也。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为淑妃。
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闻闽王延钧有疾,以次子继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癸卯,延禀攻西门,继雄攻东门;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将水军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喜,屏左右,登仁达舟慰抚之;仁达斩继雄,枭首于西门。延禀方纵火攻城,见之,恸哭,仁达因纵兵击之,众溃,左右以斛舁延禀而走,甲辰,追擒之。延钧见之曰:“果烦老史再下!”延禀惭不能对。延钧囚于别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抚其党;其党杀使者,奉继升及弟继伦奔吴越。仁达,延钧从子也。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十七 · 后唐纪六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长兴元年(庚寅,930)
春,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为淑妃。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闻闽王延钧有疾,以次子继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癸卯,延禀攻西门,继雄攻东门;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将水军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喜,屏左右,登仁达舟慰抚之;仁达斩继雄,枭首于西门。延禀方纵火攻城,见之,恸哭,仁达因纵兵击之,众溃,左右以斛舁延禀而走,甲辰,追擒之。延钧见之曰:“果烦老史再下!”延禀惭不能对。延钧囚于别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抚其党;其党杀使者,奉继升及弟继伦奔吴越。仁达,延钧从子也。
李仁罕至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弃镇,与杨汉宾自均、房逃归;壬戌,仁罕陷夔州。
帝既解安重诲枢务,乃召李从珂,泣谓曰:“如重诲意,汝安得复见吾!”丙寅,以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壬申,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乙酉,复以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遣监门上将军张篯往谕旨,以曏日致仕,安重诲矫制也。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为淑妃。
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闻闽王延钧有疾,以次子继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癸卯,延禀攻西门,继雄攻东门;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将水军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喜,屏左右,登仁达舟慰抚之;仁达斩继雄,枭首于西门。延禀方纵火攻城,见之,恸哭,仁达因纵兵击之,众溃,左右以斛舁延禀而走,甲辰,追擒之。延钧见之曰:“果烦老史再下!”延禀惭不能对。延钧囚于别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抚其党;其党杀使者,奉继升及弟继伦奔吴越。仁达,延钧从子也。
李仁罕至夔州,宁江节度使安崇阮弃镇,与杨汉宾自均、房逃归;壬戌,仁罕陷夔州。
帝既解安重诲枢务,乃召李从珂,泣谓曰:“如重诲意,汝安得复见吾!”丙寅,以从珂为左卫大将军。
壬申,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乙酉,复以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遣监门上将军张篯往谕旨,以曏日致仕,安重诲矫制也。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郎、同平权事。
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为淑妃。
闽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延禀闻闽王延钧有疾,以次子继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癸卯,延禀攻西门,继雄攻东门;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将水军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喜,屏左右,登仁达舟慰抚之;仁达斩继雄,枭首于西门。延禀方纵火攻城,此诗的译文及赏析部分内容如下:
这首诗是唐代后期的作品,作者是一位名叫佚名的诗人。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后唐明宗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事件。诗的第一句“春,四月”,表明这是一首关于春季和四月的诗歌。诗中描述了董璋派遣士兵在剑门修筑七寨的情况,以及董璋本人的贪残好胜和野心勃勃。接着,诗中提到孟知祥部将李仁罕和张业打算设酒宴邀请董璋,但被董璋察觉并加以防备和处理。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李仁罕的军事行动和董璋最终被击败的情景。最后一句“呜呼哀哉”,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