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己丑朔,石敬瑭以遂、阆既陷,粮运不继,烧营北归。军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书,谓赵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季良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问其故,曰:“我逸彼劳,彼悬军千里,粮尽,能无遁乎!”知祥大笑,以书示之。
安重诲至三泉,得诏亟归;过凤翔,硃弘昭不内,重诲惧,驰骑而东。
两川兵追石敬瑭至利州,壬辰,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走;甲午,两川兵入利州。孟知祥以赵廷隐为昭武留后,廷隐遣使密言于知祥曰:“董璋多诈,可与同忧,不可与共乐,他日必为公患。因其至剑州劳军,请图之,并两川之众,可以得志于天下。”知祥不许。璋入廷隐营,留宿而去。廷隐叹曰:“不从吾谋,祸难未已!”
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后李仁罕为峡路行营招讨使,使将水军东略地。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七 · 后唐纪六
【原文】
二月,己丑朔,石敬瑭以遂、阆既陷,粮运不继,烧营北归。军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书,谓赵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季良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问其故,曰:“我逸彼劳,彼悬军千里,粮尽,能无遁乎!”知祥大笑,以书示之。
【注释】
- 石敬瑭:五代时期的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将领。
- 遂、阆: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当时已被攻陷。
- 粮运不继:粮食供应不足。
- 烧营北归:撤退并烧毁营地,准备向北撤退。
- 孟知祥:后唐明宗的大臣,后为蜀王。
- 赵季良:孟知祥的谋士。
- 绵州: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一带。
【赏析】
此段描述的是后唐明宗时期的政治事件,其中涉及了石敬瑭因粮草不继而放弃剑门关退兵的情况。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军队在军事压力下的困境以及将领之间的相互猜忌和策略。同时,孟知祥虽然得知石敬瑭撤退的消息,却选择了沉默,这体现了他对政治权谋的理解与运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历史事件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以及将领们的无奈和机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代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和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