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东都留守司百官悉赴行在。
杨光远奏知博州张晖举城降。
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闻范延光作乱,杀安远节度使周瑰,自领军府,欲俟延光胜则附之,败则渡江奔吴。帝遣右领军上将军李金全将千骑如安州巡检,许赦王晖以为唐州刺史。
范延光知事不济,归罪于孙锐而族之,遣使奉表待罪,戊寅,杨光远以闻,帝不许。
吴同平章事王令谋如金陵劝徐浩受禅,诰让不受。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恐王晖奔吴,遣行军司马张朏将兵会复州兵于要路邀之。晖大掠安州,将奔吴,部将胡进杀之。八月,癸巳,以状闻。李金全至安州,将士之预于乱者数百人,金全说谕,悉遣诣阙;既而闻指挥使武彦和等数十人挟贿甚多,伏兵于野,执而斩之。彦和且死,呼曰:“王晖首恶,天子犹赦之;我辈胁从,何罪乎!”帝虽知金全之情,掩而不问。
《资治通鉴》原文如下:
诏东都留守司百官悉赴行在。杨光远奏知博州张晖举城降。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闻范延光作乱,杀安远节度使周瑰,自领军府,欲俟延光胜则附之,败则渡江奔吴。帝遣右领军上将军李金全将千骑如安州巡检,许赦王晖以为唐州刺史。
范延光知事不济,归罪于孙锐而族之,遣使奉表待罪,戊寅,杨光远以闻,帝不许。吴同平章事王令谋如金陵劝徐浩受禅,诰让不受。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恐王晖奔吴,遣行军司马张朏将兵会复州兵于要路邀之。晖大掠安州,将奔吴,部将胡进杀之。八月,癸巳,以状闻。李金全至安州,将士之预于乱者数百人,金全说谕,悉遣诣阙;既而闻指挥使武彦和等数十人挟贿甚多,伏兵于野,执而斩之。彦和且死,呼曰:“王晖首恶,天子犹赦之;我辈胁从,何罪乎!”帝虽知金全之情,掩而不问。
李金全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曾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对抗黄巢起义军,为唐朝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忠臣勇将的典型代表。李金全在平定安州叛乱中展现了他的英勇与智慧,成功劝说并安抚了参与叛乱的将领武彦和等人,最终将这些人全部斩首,显示了他坚决维护朝廷的决心。
范延光是后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曾担任天雄节度使、临清郡王等职务。他在后晋政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对朝廷不满,发动了一场叛乱。他的失败在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正确的策略,最终被朝廷识破并予以惩处。
后晋皇帝赵石重德对朝政的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对范延光的态度过于严苛,没有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导致范延光感到不满和背叛。这种政治上的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廷的稳定和统一。
这段历史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范延光的叛乱虽然最终失败,但也暴露了后晋朝廷内部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国家的命运往往与当权者的决策密切相关,只有明智而坚定的政策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后晋纪二记载了范延光发动叛乱的事件以及随后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处理结果,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评价。同时,这些历史事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警示着人们对于权力、忠诚和责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