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丙戌,禁剙造佛寺。
闽王作新宫,徙居之。
是岁,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光裔言于汉主曰:“自马后崩,未尝通使于楚,亲邻旧好,不可忘也。”因荐谏议大夫李纾可以将命,汉主从之;楚亦遣使报聘。光裔相汉二十馀年,府库充实,边境无虞。及卒,汉主复以其子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损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五年(庚子,公元九四零年)
春,正月,帝引见闽使郑元弼等。元弼曰:“王昶蛮夷之君,不知礼义,陛下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臣将命无状,愿伏鈇锧以赎昶罪。”帝怜之,辛未,诏释元弼等。
楚刘勍等因大风,以火箭焚彭士愁寨而攻之,士愁帅麾下逃入奖、锦深山,乙未,遣其子师暠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

诗词原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 后晋纪三(天福五年)    

译文: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二,后晋纪三,天福五年    
十二月,丙戌日禁止制造佛像。    
闽王建新宫,迁移居住其中。    
这一年,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光裔对汉主说:“自马皇后去世之后,未曾与楚国建立使节交往,我们和邻国的友好关系不可忘记。”因此推荐谏议大夫李纾可以担任国事使者,汉主听从了他的建议;楚国也派使臣前来回访。赵光裔辅佐汉主二十余年,国库充实,边境安宁。他去世后,汉主又让儿子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赵损继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注解:

  •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重要的史书,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哲宗崇宁四年(公元1103年)的历史事件。此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 卷二百八十二: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第二十八卷。

  • 天福五年:即940年,这是后晋高祖石重贵在位的第五个年份,也是《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该时期。

  • 禁剙造佛寺:在天福五年,后晋高祖下令禁止制作佛像,可能是出于宗教政策或文化政策的考虑。

  • 移居之:闽王在新宫中搬迁居住,表明该宫殿的新建成和闽王的迁都。

  • 汉主:即后晋高祖石重贵,是后晋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推行改革,试图恢复中原地区的繁荣。

赏析:

此诗反映了后晋时期的一些重要政治决策和文化变迁。禁剙造佛寺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一个调整,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减少佛教势力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同时,此举也可能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民间不满情绪。此外,闽王的新宫及其迁都是对首都建筑的一次显著更新,这可能意味着后晋国力的增强以及对外扩张的准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