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耻臣契丹,见契丹使者,必箕踞慢骂,使过其境,或潜遣人杀之;契丹以让帝,帝为之逊谢。六月,戊午,重荣执契丹使拽剌,遣骑掠幽州南境,军于博野,上表称:“吐谷浑、两突厥、浑、契苾、沙陀各帅部从归附;党项等亦遣使纳契丹告身职牒,言为虏所陵暴,又言自二月以来,令各具精甲壮马,将以上秋南寇,恐天命不佑,与之俱灭,愿自备十万众,与晋共击契丹。又朔州节度副使赵崇已逐契丹节度使刘山,求归命朝廷。臣相继以闻。陛下屡敕臣承奉契丹,勿自起衅端;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诸节度使没于虏庭者,皆延颈企踵以待王师,良可哀闵。愿早决计。”表数千言,大抵斥帝父事契丹,竭中国以媚无厌之虏。又以此意为书遗朝贵及移籓镇,云已勒兵,必与契丹决战。帝以重荣方握强兵,不能制,甚患之。

【译文】

六月,戊午,安重荣抓住契丹使者拽剌,派遣骑兵袭击幽州南境,在博野扎营,向晋帝上表,说:“吐谷浑、两突厥、浑、契苾、沙陀各率领部属归属我大梁,党项等也派使臣送回契丹的官凭和任命书。他们说被契丹人欺凌暴虐,又说从二月开始,命令各军准备精甲壮马,将以上秋时节南下侵扰我军,担心天命不会保佑我们,与我们一同灭亡,希望自备军队十万众,与大梁共击契丹。还有朔州节度副使赵崇已经赶走了契丹节度使刘山,请求归顺朝廷,我已相继报告皇上。陛下屡屡敕令我要承继奉事契丹,不要自己挑起争端。但是天道人心难以违抗,机会不可失去,时不再来。各节度使都死在契丹境内的,都伸长脖子等待救援,真可哀怜。希望能早做出决策。”表奏数千字,大抵指斥皇帝父亲侍奉契丹,竭尽中国之力去讨好无休止的虏寇。又把这种意思写书寄给朝贵和移镇的人,说已经发兵,一定要和契丹决战。晋武帝因安重荣手握强大兵力,不能控制他,对此深加忧虑。

【注释】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后晋纪三:记录后晋王朝的年号为“天福三年”的历史事件。

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安重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一位将领,担任成德节度使职务。

见契丹使者:迎接前来的契丹使节。

箕踞慢骂:古代的一种坐姿,即两腿盘坐,一手支地,臀部坐在脚上,另一手放在膝上或搭在大腿上,头歪斜着,目视前方,态度傲慢不敬。

让帝:即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的弟弟。

己未: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即七月三日。

重荣执契丹使拽剌:安重荣逮捕了契丹使节拽剌。

博野:地名,位于今河北省衡水市。

朔州节度副使:负责管理朔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一带的军事行政事务。

刘山:契丹的官员。

勒兵:召集军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意思是机会难得,时间不会再来。

诸节度使没于虏庭者:各节度使死于契丹境内的情况。

皆延颈企踵以待王师:形容他们盼望救兵的心情。

良可哀闵:实在是令人同情和怜悯。

已勒兵,必与契丹决战:他已经聚集起军队,决心和契丹决战。

以重荣方握强兵,不能制:认为安重荣手握强大的兵力,无法控制。

甚患之:非常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