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侍中周宗年老,恭谨自守,中书令宋齐丘广树朋党,百计倾之。宗泣诉于唐王,唐主由是薄齐丘。既而陈觉被疏,乃出齐丘为镇海节度使。齐丘忿怼,表乞归九华旧隐,唐主知其诈,一表,即从之,赐书曰:“今日之行,昔时相许。朕实知公,故不夺公志。”仍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食一县租税。齐丘乃治大第于青阳,服御将吏,皆如王公,而愤邑尤甚。
宁州酋长莫彦殊以所部温那等十八州附于楚;其州无官府,惟立牌于冈阜,略以恩威羁縻而已。
是岁,春夏旱,秋冬水,蝗大起,东自海壖,西距陇坻,南逾江、湖,北抵幽蓟,原野、山谷、城郭、庐舍皆满,竹木叶俱尽。重以官括民谷,使者督责严急,至封碓硙,不留其食,有坐匿谷抵死者。县令往往以督趣不办,纳印自劾去。民馁死者数十万口,流亡不可胜数。于是留守、节度使下至将军,各献马、金、帛、刍粟以助国。朝廷以恒、定饥甚,独不括民谷。顺国节度使杜威奏称军食不足,请如诸州例,许之。威用判官王绪谋,检索殆尽,得百万斛。威止奏三十万斛,馀皆入其家;又令判官李沼称贷于民,复满百万斛,来春粜之,得缗钱二百万,阖境苦之。定州吏欲援例为奏,义武节度使马全节不许,曰:“吾为观察使,职在养民,岂忍效彼所为乎!”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三 · 后晋纪四

唐侍中周宗,年老谨慎,中书令宋齐丘广结党羽,多次试图倾轧他。然而,周宗在唐王面前哭诉此事,唐主因此对宋齐丘产生反感。不久之后,陈觉因被疏远而被放逐,唐主于是将宋齐丘调离镇海节度使的位置。对此,宋齐丘心生不满,向唐主请求归隐九华旧地,但唐主识破其诈谋,仅表同意,并赐号“九华先生”,授予青阳公职位,并给予一定的地方税收。宋齐丘因此在青阳建造大宅院,生活奢华如王公。尽管如此,他的不满情绪更为强烈。

宁州酋长莫彦殊率部属温那等十八州依附于楚。这些州无官府设置,仅在山岗上立牌匾,依靠威势羁縻管理。当年春夏之际,出现旱情,秋冬则发生水灾;蝗虫肆虐,东至海边,西抵陇坻,南达江、湖,北至幽蓟,原野、山谷、城堡、民宅均遭蝗害。加之官家强行征集粮食,使者严格监督,甚至封存舂碓和磨坊以逼供粮米,导致有囤积粮食者被处死。县令因催收不力而自请免职者不在少数。饥荒之下,数十万民众饿死,流离失所的人数更是难以统计。在这种严峻情况下,留守、节度使乃至将军都贡献马匹、金银帛及粮食援助国家。唯有恒州和定州遭受的严重饥荒未被括取,朝廷特此豁免。顺国节度使杜威报告军粮不足请求照常征税,朝廷批准了三十万斛,其余归个人所有;又指派判官王绪向百姓借贷粮食,结果收集到百万斛。杜威仅上交三十万斛,余下全部留用;还命令判官李沼向民众贷款,复得百万吨,来年春出售,获得两百万缗钱,整个地区饱受其苦。定州的官吏想援例上奏,义武节度使马全节拒绝:“我为观察使,职责是养民,如何忍心仿效彼等行为?”

赏析:

本文描绘了后晋时期的一系列动荡与变迁。从周宗与宋齐丘的政治斗争到莫彦殊率领的宁州酋长的依附楚国,再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随之而来的饥荒,文章展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特别是对于莫彦殊的行为,作者展现了他对楚国的忠诚以及对中原人民的漠视。通过这些事件,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期的混乱与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