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癸丑,加硃文进同平章事,封闽国王。
李守贞围青州经时,城中食尽,饿死者太半。契丹援兵不至,杨光远遥稽首于契丹曰:“皇帝,皇帝,误光远矣!”其子承勋、承祚、承信劝光远降,冀全其族。光远不许,曰:“吾昔在代北,尝以纸钱祭天池而沈,人皆言当为天子,姑待之。”丁巳,承勋斩劝光远反者节度判官丘涛等,送其首于守贞,纵火大噪,劫其父出居私第,上表待罪,开城纳官军。
硃文进闻黄绍颇死,大惧,以重赏募兵二万,遣统军使林守谅、内客省使李廷锷将之攻泉州,钲鼓相闻五百里。殷主延政遣大将军杜进将兵二万救泉州,留从效开门与福州兵战,大破之,斩守谅,执廷锷。延政遣统军使吴成义帅战舰千艘攻福州,硃文进遣子弟为质于吴越以求救。初,唐翰林待诏臧循,与枢密副使查文徽同乡里,循常为贾人,习福建山川,为文徽画取建州之策。文徽表请用兵击王延政,国人多以为不可。唐主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循行境上,觇其可否;文徽至信州,奏言攻之必克。唐主以洪州营屯都虞候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候,将兵从文徽伐殷。文徽自建阳进屯盖竹,闻漳、泉、汀三州皆隆于殷,殷将张汉真自镛州将兵八千将至,文徽惧,退保建阳。臧循屯邵武,邵武民导殷兵袭破循军,执循送建州斩之。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四 · 后晋纪五
December 12, 2024 / January 30, 2025
加官进爵,封王赐土:朱文进的晋升与受封
十二月,癸丑,加朱文进同平章事,封闽国王。
译文: 在后晋开运元年十二月,癸丑日,朝廷任命前保义节度使石赟为麻家口的守将,前威胜节度使何重建为杨刘镇的镇守,朱文进则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并被封为闽国王。
李守贞围青州经时,城中食尽,饿死者太半。
译文: 李守贞长期围攻青州,由于长时间的围困和城内粮食的耗尽,城内居民面临严重的饥荒,许多人因饥饿而死。
契丹援兵不至,杨光远遥稽首于契丹曰:“皇帝,皇帝,误光远矣!”其子承勋、承祚、承信劝光远降,冀全其族。
译文: 然而契丹的援军并未如预期般到达,杨光远向契丹皇帝表示敬意,并称呼皇帝,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他的子承勋、承祚、承信劝说杨光远投降,希望以此来保全他的家族。
朱文进闻黄绍颇死,大惧,以重赏募兵二万,遣统军使林守谅、内客省使李廷锷将之攻泉州,钲鼓相闻五百里。
译文: 得知黄绍颇战死后,朱文进深感恐惧,他通过支付重赏招募了两万士兵,并命令统军使林守谅和内客省使李廷锷率领这支部队攻打泉州。他们的军事行动声势浩大,以至于战鼓的声音可以传至五百里之外。
殷主延政遣大将军杜进将兵二万救泉州,留从效开门与福州兵战,大破之,斩守谅,执廷锷。
译文: 南唐君主李延政派遣大将军杜进率领两万兵力救援泉州。在泉州城门外与福州军队交战,结果大败对方,杜进被俘,李廷锷也被擒获。同时,李从效打开城门,迎接了福州的军队进行战斗,成功击败了敌人,并斩杀了杜进和李廷锷。
初,唐翰林待诏臧循,与枢密副使查文徽同乡里,循常为贾人,习福建山川,为文徽画取建州之策。文徽表请用兵击王延政,国人多以为不可。唐主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循行境上,觇其可否;文徽至信州,奏言攻之必克。唐主以洪州营屯都虞候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候,将兵从文徽伐殷。文徽自建阳进屯盖竹,闻漳、泉、汀三州皆隆于殷,殷将张汉真自镛州将兵八千将至,文徽惧,退保建阳。
译文: 起初,唐朝翰林待诏臧循和枢密副使查文徽是同乡,臧循经常是一名商人,熟悉福建的地理环境和山川地貌,因此为查文徽提供了一条征服建州的计策。查文徽向唐主请求用兵攻击王延政,但大多数人认为不应该这样做。唐主任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臧循在边境巡查,观察情况是否可行;查文徽抵达信州时,报告说攻击一定能够成功。唐主派洪州营屯都虞候边镐作为行军招讨诸军都虞候,带领军队跟随查文徽一同讨伐南唐。查文徽从建阳进军屯驻在盖竹,听说漳州、泉州和汀州三个地方都归附南唐,南唐将领张汉真将从镛州带兵八千即将到来,查文徽感到害怕,于是撤退到建阳驻守。
注释:
- 朱文进: 朱文进被任命为闽国王和同平章事。
- 杨光远: 杨光远的儿子承勋、承祚、承信劝说他投降以保全家族,但他本人拒绝投降,最终导致他被斩首。
- 李守贞: 李守贞围攻青州,因长期围困和城内粮尽而致大量居民死亡。
- 契丹: 虽然援军未到,但有传言称契丹皇帝已死,这引起了杨光远对可能的救援的期待。
- 黄绍颇: 黄绍颇战死后,朱文进感到极大的恐慌并招募士兵。
- 林守谅、李廷锷: 林守谅和李廷锷被朱文进派遣去攻打泉州,并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 杜进: 杜进被派遣前往泉州支援,但最终被俘和斩首。
- 边镐、查文徽: 边镐和查文徽被派往福建支援作战,其中边镐最终成功攻占了建州。
总结:
《资治通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后晋时期一系列军事和政治事件的历史概览。从朱文进的升迁及其在青州的困境,到南唐与后晋之间紧张的军事关系,再到南唐内部的不稳定和外部援助的缺乏,这部历史文献揭示了一个动荡时代的多重挑战。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细致考察,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动态和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