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亦引军退,其众自相惊曰:“晋军悉至矣!”时契丹主在邯郸,闻之,即时北遁,不再宿,至鼓城。
是夕,张从恩等议曰:“契丹倾国而来,吾兵不多,城中粮不支一旬,万一有奸人往告吾虚实,虏悉众围我,死无日矣。不若引军就黎阳仓,南倚大河以拒之,可以万全。”议未决,从恩引兵先发,诸军继之;扰乱失亡,复如发邢州之时。从恩等留步兵五百守安阳桥,夜四鼓,知相州事符彦伦谓将佐曰:“此夕纷纭,人无固志,五百弊卒,安能守桥!”即召入,乘城为备。至曙,望之,契丹数万骑已陈于安阳水北,彦伦命城上扬旌鼓噪约束,契丹不测。日加辰,赵延寿与契丹惕隐帅众逾水,环相州而南,诏右神武统军张彦泽将兵趣相州。延寿等至汤阴,闻之,甲寅,引还;马全节等拥大军在黎阳,不敢追。延寿悉陈甲骑于相州城下,若将攻城状,符彦伦曰:“此虏将走耳。”出甲卒五百,陈于城北以待之;契丹果引去。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四 · 后晋纪五

契丹亦引军退,其众自相惊曰:“晋军悉至矣!”时契丹主在邯郸,闻之,即时北遁,不再宿,至鼓城。译文:此时契丹君主在邯郸,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向北撤退,一夜未过就抵达了鼓城。

是夕,张从恩等议曰:“契丹倾国而来,吾兵不多,城中粮不支一旬,万一有奸人往告吾虚实,虏悉众围我,死无日矣。不若引军就黎阳仓,南倚大河以拒之,可以万全。”议未决,从恩引兵先发,诸军继之;扰乱失亡,复如发邢州之时。从恩等留步兵五百守安阳桥,夜四鼓,知相州事符彦伦谓将佐曰:“此夕纷纭,人无固志,五百弊卒,安能守桥!”即召入,乘城为备。至曙,望之,契丹数万骑已陈于安阳水北,彦伦命城上扬旌鼓噪约束,契丹不测。

日加辰,赵延寿与契丹惕隐帅众逾水,环相州而南,诏右神武统军张彦泽将兵趣相州。延寿等至汤阴,闻之,甲寅,引还;马全节等拥大军在黎阳,不敢追。延寿悉陈甲骑于相州城下,若将攻城状,符彦伦曰:“此虏将走耳。”出甲卒五百,陈于城北以待之;契丹果引去。
赏析: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记录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后晋的政权斗争以及契丹的军事策略。

从军事角度来看,契丹国的这次军事行动显示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战术运用。契丹君主在得知晋军的动向后,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了战略性撤退的策略,这不仅考验了晋军的情报系统,也体现了契丹君主在战场上的果断和机敏。

此次事件中,张从恩等人的建议显示了他们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对自身处境的深刻理解。他们建议晋军利用地理优势进行防守,而不是盲目出击。这种策略虽然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保守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也为晋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调整部署和准备反击。

契丹与晋军的交锋也反映了当时战争中的激烈和复杂性。双方在兵力、物资、地理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战争的失利甚至失败。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并尽可能地削弱对方的战斗力,成为双方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争情况,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