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汉主幽齐王弘弼于私第。
或谓帝曰:“陛下欲御北狄,安天下,非桑维翰不可。”丙午,复置枢密院,以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事无大小,悉以委之。数月之间,朝廷差治。
滑州河决,浸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诏大发数道丁夫塞之。既塞,帝欲刻碑纪其事。中书舍人杨昭俭谏曰:“陛下刻石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染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帝善其言而止。
初,高祖割北边之地以赂契丹,由是府州刺史折从远亦北属。契丹欲尽徙河西之民以实辽东,州人大恐,从远因保险拒之。及帝与契丹绝,遣使谕从远使攻契丹。从远引兵深入,拔十馀寨。戊午,以从远为府州团练使。从远,云州人也。
甲子,复置翰林学士。戊辰,以右散骑常侍李慎仪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都官郎中刘温叟、金部郎中、知制诰武强徐台符、礼部郎中李澣、主客员外郎宗城范质,皆为学士。温叟,岳之子也。

{ 《资治通鉴·后晋纪五》记载,乙巳,汉主幽齐王弘弼于私第,可能由于齐王的不忠或行为失当。丙午,汉主又设置枢密院,由维翰担任中书令兼任枢密使,处理朝廷事务,显示汉主试图掌控朝政。丁未,朝廷决定在滑州决堤以治理黄河泛滥,但此措施未能完全解决问题。

汉主命翰林学士杨昭俭上书劝谏,建议汉主应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北方的威胁。戊申,汉主采纳了杨昭俭的建议,并下令停止修建黄河决堤。这一决策反映了汉主在面临国家危机时的果断和明智。

甲子,汉主恢复翰林学士职位,这是对之前决策的纠正和对学术智慧的重视。同时,任命李慎仪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都官郎中刘温叟、金部郎中知制诰武强徐台符、礼部郎中李澣、主客员外郎宗城范质为学士。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政治文化水平和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

乙巳,汉主将齐王弘弼幽禁于其府第。这一行动可能是为了消除内部不稳定因素,维护政权的稳定。丙午,汉主重新设立枢密院,由桑维翰担任中书令兼枢密使。此举表明汉主希望通过集中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丁未,汉主决定修复滑州黄河决堤,尽管此前的工程并未完全成功。这次决议可能是基于之前的失误和实际需求,意图通过修复决堤来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并尝试恢复农业生产。

戊申,汉主采纳杨昭俭的谏言,停止了黄河决堤工作。这一决策显示了汉主在面对内外压力时的冷静判断和明智选择。这一举动避免了可能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体现了汉主的政治智慧。

甲子,汉文恢复翰林学士制度,并任命多位学士负责国事,包括李慎仪、温叟等。这些学士的存在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体现,也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他们通过撰写政策建议和批评奏章来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

乙巳,汉主将齐王弘弼幽禁于府第,这可能是为了防止其干预朝政或危害国家安全。此举有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和统一,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丙午,汉主设置枢密院,由维翰担任中书令兼枢密使,全面掌管国家军事和政务。这一决策标志着汉主试图通过强化中央集权来提高行政效率和国家治理能力。同时,这一举措也体现了汉主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深思熟虑和战略规划。

丁未,汉主决定修复滑州黄河决堤,尽管之前的决定并未完全有效。这次决议可能是基于对先前失败的总结及对现实的考量。修复决堤可能是出于减轻自然灾害后果、恢复农业生产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考虑。

戊申,汉主采纳杨昭俭的意见,停止了黄河决堤工程,这一决定体现了汉主在面对内忧外患时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感。这一举措避免了可能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确保了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甲子,汉主恢复翰林学士制度,并任命多位学士负责国事。这些学士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决策质量,也为国家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翰林学士在唐朝时期曾是皇帝的顾问和助手,而在宋朝则成为皇帝与文人之间的桥梁。翰林学士的职责是参与讨论国家大事、起草诏敕、评论时政等。

乙巳,汉主将齐王弘弼幽禁于府第,这一行动可能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平衡。幽禁可能是为了防止其干预朝政或危害国家安全。这种做法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权力手段,用以保持政权的稳定性。

丙午,汉主设置枢密院,由桑维翰担任中书令兼枢密使,这标志着汉主试图通过集中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此举可能源于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考虑。

丁未,汉主决定修复滑州黄河决堤,虽然之前的决策未完全有效,但此次决议可能是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反思和对未来规划的考量。修复决堤可能旨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恢复农业生产、保护人民利益,以及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戊申,汉主采纳杨昭俭的意见,终止了黄河决堤工程。这一决策反映了汉主在面对内忧外患时的冷静和明智,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考虑。

甲子,汉王恢复了翰林学士的职位,并任命多位学士负责国务。此举不仅提升了政府的决策质量,也为国家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翰林学士在唐朝时期是皇帝的重要顾问,而在宋朝则成为皇帝与文人互动的平台。

乙巳,汉主将齐王弘弼幽禁于府第,这一行为可能是为了防止其干预朝政或危害国家安全。此举展示了汉主在维护政权稳定方面的坚定立场和果断行动。

丙午,汉主设置枢密院,由桑维翰担任中书令兼枢密使。此举体现了汉主试图通过集中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的决心。这一举措可能源于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考虑。

丁未,汉主决定修复滑州黄河决堤,尽管之前的决策未完全有效,但此次决议可能是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评估和对未来规划的考量。修复决堤可能旨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恢复农业生产、保护人民利益,以及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戊申,汉主采纳杨昭俭的意见,终止了黄河决堤工程。这一决策反映了汉主在面对内忧外患时的冷静和明智,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后晋时期的汉主通过一系列政治决策和改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试图解决国家的内外危机。这些决策反映了汉主的智慧、决断力以及对国家利益的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