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夕,彦泽杀桑维翰。以带加颈,白契丹主,云其自经。契丹主曰:“吾无意杀维翰,何为如是!”命厚抚其家。
高行周、符彦卿皆诣契丹牙帐降。契丹主以阳城之战为彦卿所败,诘之。彦卿曰:“臣当时惟知为晋主竭力,今日死生惟命。”契丹主笑而释之。
己卯,延煦、延宝自牙帐还,契丹主赐帝手诏,且遣解里谓帝曰:“孙勿忧,必使汝有啖饭之所。”帝心稍安,上表谢恩。
契丹以所献传国宝追琢非工,又不与前史相应,疑其非真,以诏书诘帝,使献真者。帝奏:“顷王从珂自焚,旧传国宝不知所在,必与之俱烬。此宝先帝所为,群臣备知。臣今日焉敢匿宝!”乃止。
帝闻契丹主将渡河,欲与太后于前途奉迎。张彦泽先奏之,契丹主不许。有司又欲使帝衔璧牵羊,大臣舆榇,迎于郊外,先具仪注白契丹主,契丹主曰:“吾遣奇兵直取大梁,非受降也。”亦不许。又诏晋文武群官,一切如故;朝廷制度,并用汉礼。有司欲备法驾迎契丹主,契丹主报曰:“吾主擐甲总戎,太常仪卫,未暇施也。”皆却之。先是契丹主至相州,即遣兵趣河阳捕景延广。延广苍猝无所逃伏,往见契丹主于封丘。契丹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召乔荣,使相辨证,事凡十条。延广初不服,荣以纸所记语示之,乃服。每服一事,辄授一筹。至八筹,延广但以面伏地请死,乃锁之。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译文: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注释:“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记载了从黄帝到五代时期的1300多年历史。

赏析: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了后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八月发生的日食事件。诗中的“甲子朔”指的是八月一日,“日有食之”则是说这一天出现了日食现象。诗中没有明显的韵律和节奏感,但在叙述历史事件时,简洁明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

在古代文学的翻译实践中,需要将原文与现代汉语进行对照和调整,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在本次翻译任务中,我们采用了逐句对照法,即先将原文分成若干句子,然后将其逐一对照到对应的译文中,以确保每个词或短语都被准确翻译,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

通过对比和分析《资治通鉴》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甫的《登高》等作品都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而在《资治通鉴》中,虽然篇幅较长、内容繁复,但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历史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使得这部历史著作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兼具文学艺术的魅力。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注重保留原文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风格特点,同时也尝试将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引入,以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在处理诗歌翻译时,我们特别注重押韵、节奏感和韵律美,力求让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富有音乐性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