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行军司马潞城张彦威等三上笺劝进,知远疑未决。郭威与都押牙冠氏杨邠入说知远曰:“今远近之心,不谋而同,此天意也。王不乘此际取之,谦让不居,恐人心且移,移则反受其咎矣。”知远从之。

契丹以其将刘愿为保义节度副使,陕人苦其暴虐。奉国都头王晏与指挥使赵晖、都头侯章谋曰:“今胡虏乱华,乃吾属奋发之秋。河东刘公,威德远著,吾辈若杀愿,举陕城归之,为天下唱,取富贵如反掌耳。”晖等然之。晏与壮士数人,夜逾牙城入府,出库兵以给众。庚午旦,斩愿首,悬诸府门,又杀契丹监军,奉晖为留后。晏,徐州;晖,澶州;章,太原人也。

辛未,刘知远即皇帝位。自言未忍改晋国,又恶开运之名,乃更称天福十二年。壬申,诏:“诸道为契丹括钱率帛者,皆罢之。其晋臣被迫胁为使者勿问,令诣行在。自馀契丹,所在诛之。”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 · 后汉纪一
译文:《资治通鉴》是一部记载中国历史的重要典籍,由司马光编写。在卷二百八十六中,记录了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的史事。

注释:资治通鉴:书名,是由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其编撰目的旨在通过对历史的记载和分析,来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以促进国家的治理。该文献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段所引内容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其中描述了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的历史事件。这一年对于后汉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刘知远在众多臣子的支持下登基成为皇帝,即晋高祖天福十二年,标志着后汉王朝的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