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镇宁节度使郭从义充永兴行营都部署,将侍卫兵讨赵思绾。戊子,以保义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行营都部署,内客省使王峻为都监。辛卯,削夺李守贞官爵,命文珂等会兵讨之。乙未,以宁江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尚洪迁为西面行营都虞候。
王景崇迁延不之邠州,阅集凤翔丁壮,诈言讨赵思绾,仍牒邠州会兵。
契丹主如辽阳,故晋主与太后、皇后皆谒见。有禅奴利者,契丹主之妻兄也,闻晋主有女未嫁,诣晋主求之,晋主辞以幼。后数日,契丹主使人驰取其女而去,以赐禅奴。
王景崇遗蜀凤州刺史徐彦书,求通互市。壬戌,蜀主使彦复书招之。
契丹主留晋翰林学士徐台符于幽州,台符逃归。
五月,乙亥,滑州言河决鱼池。
六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辛巳,以奉国左厢都虞候刘词充河中行营马步都虞候。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八·后汉纪三
译文:郭从义(镇宁节度使)被任为永兴行营都部署,负责带领侍卫部队讨伐赵思绾。辛卯日,又任命保义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行营都部署,内客省使王峻为都监。乙未日,剥夺李守贞的官职和爵位,命令白文珂等会合军队一同讨伐他。壬戌日,任命宁江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尚洪迁为西面行营都虞候。
赏析:这首诗是后汉时期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的军事部署和政治斗争。通过翻译和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的关键词“镇宁节度使”和“河中行营都部署”,都是重要的行政职务名称,反映了当时政治结构的严密性和对军事行动的重视。此外,诗中还提到了“赵思绾”“李守贞”等人的名字,这些都是当时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通过对这些名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动态。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还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