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旦,邠等入朝,有甲士数十自广政殿出,杀邠、弘肇、章于东庑下。文进亟召宰相、朝臣班于崇元殿,宣云:“邠等谋反,已伏诛,与卿等同庆!”又召诸军将校至万岁殿庭,帝亲谕之,且曰:“邠等以稚子视朕,朕今始得为汝主,汝辈免横忧矣!”皆拜谢而退。又召前节度使、刺史等升殿谕之,分遣使者帅骑收捕邠等亲戚、党与、傔从,尽杀之。
弘肇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尤厚,邠等死,帝遣供奉官孟业赍密诏诣澶州及鄴都,令镇宁节度使李洪义杀殷,又令鄴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步军都指挥使真定曹威杀郭威及监军、宣徽使王峻。洪义,太后之弟也。又急诏征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平卢节度使符彦卿、永兴节度使郭从义、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匡国节度使薛怀让、郑州防御使吴虔裕、陈州刺史李谷入朝。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前平卢节度使刘铢权知开封府,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洪建权判侍卫同事,内侍省使阎晋卿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洪建,业之兄也。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九 · 后汉纪四

丙子旦,邠等入朝,有甲士数十自广政殿出,杀邠、弘肇、章于东庑下。文进亟召宰相、朝臣班于崇元殿,宣云:“邠等谋反,已伏诛,与卿等同庆!”又召诸军将校至万岁殿庭,帝亲谕之,且曰:“邠等以稚子视朕,朕今始得为汝主,汝辈免横忧矣!”皆拜谢而退。又召前节度使、刺史等升殿谕之,分遣使者帅骑收捕邠等亲戚、党与、傔从,尽杀之。

译文:

在一天早晨(丙子),王、郭、杨等人进入朝廷,数百名士兵从广政殿中走出,在东厢房杀死了王、郭、杨三人。苏文进急忙召集宰相、朝臣到崇元殿集合,宣读诏书说:“王、郭、杨三人谋反,已被诛杀,朕与你们共同庆祝!”然后又召集各军将领、军官来到万岁殿庭,皇帝亲自向他们解释情况,并告诉他们:“王、郭、杨等人把朕当作小孩看待,现在我终于成为你们的君主,你们可以免除担忧了!”他们都向皇帝行礼并退下。接着,又召回前节度使、刺史等人上殿解释情况,分派使者率领骑兵去捉拿王、郭、杨的亲戚、追随者和仆人,并将他们全部杀死。

注释:

  •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历史编年体著作,记录了从唐朝安史之乱至北宋哲宗时期的历史。
  • 卷二百八十九: 指《资治通鉴》中的第二百八十九卷。
  • 后汉纪四: 指《资治通鉴》中的第四篇记载后汉隐帝时期的事件。
  • 丙子旦: 古代记时方法中的“丙”指日干支之一,“子”指地支之一,即早上。
  • 甲士: 指穿着铠甲的士兵。
  • 广政殿: 是后汉皇宫中的一个宫殿,这里特指王等人被诛杀的地方。
  • 甲士数十: 表示有众多的士兵。
  • 东庑下: 指王、郭、杨被杀的具体位置在皇宫的东侧走廊下方。
  • 文进: 此处指赵匡凝,当时任枢密使。
  • 宰相、朝臣: 指在宫中的高级官员和大臣们。
  • 崇元殿: 皇帝所在的重要建筑。
  • 崇元殿集合: 即皇帝召集宰相和朝臣在崇元殿开会。
  • 诏书: 皇帝发布的正式文件。
  • 邠等: 指王、郭、杨等人。
  • 孺子: 对儿童的尊称。
  • 朕: 皇帝自称。
  • 汝主: 指你作为我的国家或政权的主宰。
  • 拜谢: 表示向上级或长辈行礼感谢。
  • 诏: 命令或指示的意思。
  • 领军: 指军队。
  • 降: 到达或抵达。
  • 摄: 代理。
  • 副使: 副职的长官或助手。
  • 令:命令。
  • 前: 之前。
  • 录: 官职名。
  • 前节: 指前面所提到的内容或事迹。
  • 录事参军: 宋代官名。
  • 判官: 宋代官名。
  • 都押衙: 宋代官名,负责管理地方治安和军事的官员。
  • 开封府: 宋代官署名,负责京城的行政事务。
  • 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 宋代官号,负责管理北方地区的军务。
  • 平卢节度使符彦卿: 宋代官号,负责管理东北地区的军事。
  • 郑州防御使吴虔裕: 宋代官号,负责管理河南地区的军务。
  • 汴京: 今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曾是宋朝的都城。
  • 陈州: 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陈桥镇。
  • 汴水: 古代河流,发源于河南省,流经今河南省大部分,注入黄海。
  • 汴州: 今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曾是宋朝的都城。
  • 汴河: 古代河流,连接黄河和淮河,是南北运输的重要通道。
  • 汴梁: 今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曾是宋朝的都城。
  • 汴水: 古代河流,发源于河南省,流经今河南省大部分,注入黄海。
  • 汴州: 即开封府,宋代官署名,负责京城的行政事务。
  • 汴河: 古代河流,连接黄河和淮河,是南北运输的重要通道。
  • 汴梁: 即开封市,历史上曾是宋朝的都城。
  • 澶州: 位于今河北省沧州市,是北宋的陪都之一。
  • 鄴都: 位于今河北省邺县,是北魏的都城。
  • 李洪义: 太后的弟弟,后汉高祖时任凤翔节度使掌管宫内财物。
  • 李业: 李洪义的弟弟,后汉高祖时任内朝使职的升迁递补有规定次序,不能因外戚越级担任。
  • 宣徽使: 官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旨意。
  • 阎晋卿: 内侍省使,负责内廷警卫工作。
  • 李业、阎晋卿: 均是后汉高祖时期的人,具体身份和职责未详细注明。
  • 内朝使职: 指内朝中负责外交或礼仪方面职务的官员。
  • 宣徽使空缺: 指宣徽使这一职位出现空缺的情况。
  • 补缺: 指填补空缺的行为。
  • 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 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时兼任侍中一职,后汉隐帝任命他为宰相加封此官。
  • 乾祐三年庚戌: 公元950年春正月,是后汉隐帝即位的年份。
  • 乾祐三年: 此为后汉隐帝即位的年份。
  • 乾祐三年庚戌: 公元950年春正月的干支表示法。
  • 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 后汉隐帝任命赵晖为宰相并加封他为凤翔节度使兼侍中。
  • 李万敢: 前沂州刺史。郭琮: 前沂州刺史转任东路行营都部署,指挥禁军及齐州兵。

赏析:
本段描述了后汉隐帝时期,宦官李业、阎晋卿因内朝使职的升迁递补有规定次序而不满,认为不应因外戚而越级担任。于是决定废除内朝使职的规定,直接由执政官打招呼补缺。这一事件体现了当时官场中对外戚势力的警惕以及对规矩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皇帝处理政治问题时的决断力以及对外戚势力的控制力度。此外,通过描述皇帝与各军将领、军官的对话及行动,展现了皇帝与臣下之间互动的场景和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