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刑州奏:“契丹主将数万骑入寇,攻内丘,五日不克,死伤其众。有戍兵五百叛应契丹,引契丹入城,屠之,又陷饶阳。”太后敕郭威将大军击之,国事权委窦贞固、苏禹珪、王峻,军事委王殷。十二月,甲午朔,郭威发大梁。
丁酉,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范质为枢密副使。
初,蛮酋彭师暠降于楚,楚人恶其犷直。楚王希广独怜之,以为强弩指挥使,领辰州刺史,师暠常欲为希广死。及硃进忠与蛮兵合七千馀人至长沙,营于江西,师暠登城望之,言于希广曰:“朗人骤胜而骄,杂以蛮兵,攻之易破也。愿假臣步卒三千,自巴溪渡江,出岳麓之后,至水西,令许可琼以战舰渡江,腹背合击,必破之。前军败,则其大军自不敢轻进矣。”希广将从之。时马希萼已遣间使以厚利啖许可琼,许分湖南而治,可琼有贰心,乃谓希广曰:“师暠与梅山诸蛮皆族类,安可信也!可琼世为楚将,必不负大王,希萼竟何能为!”希广乃止。希萼寻以战舰四百馀艘泊江西。希广命诸将皆受可琼节度,日赐可琼银五百两,希广屡造其营计事。可琼常闭垒,不使士卒知朗军进退。希广叹曰:“真将军也,吾何忧哉!”可琼或夜乘单舸诈称巡江,与希萼会水西,约为内应。一旦,彭师暠见可琼,瞋目叱之,拂衣入见希广曰:“可琼将叛国,人皆知之,请速除之,无贻后患。”希广曰:“可琼,许侍中之子,岂有是邪!”师暠退,叹曰:“王仁而不断,败亡可翘足俟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
诗句:
- 镇州、刑州奏:“契丹主将数万骑入寇,攻内丘,五日不克,死伤其众。”
- 有戍兵五百叛应契丹,引契丹入城,屠之。
- 及朱进忠与蛮兵合七千馀人至长沙,营于江西。
- 师暠登城望之,言于希广曰:“朗人骤胜而骄,杂以蛮兵,攻之易破也。愿假臣步卒三千,自巴溪渡江,出岳麓之后,至水西,令许可琼以战舰渡江,腹背合击,必破之。”
- 希广寻将从之。
- 可琼或夜乘单舸诈称巡江,与希萼会水西,约为内应。
- 希广叹曰:“真将军也,吾何忧哉!”
- 可琼或夜乘单舸诈称巡江,与希萼会水西,约为内应。
- 一日,彭师暠见可琼,瞋目叱之,拂衣入见希广曰:“可琼将叛国,人皆知之,请速除之,无贻后患。”
- 希广曰:“可琼,许侍中之子,岂有是邪!”
- 师暠退,叹曰:“王仁而不断,败亡可翘足俟也!”
译文:
镇州和刑州向后汉隐帝报告说,契丹主带着数万骑兵入侵,攻打内丘,五天没攻下来,死了很多人。有一千五百名守城的士兵叛乱,归降了契丹,带契丹兵进城屠杀,又攻占了饶阳。太后下令郭威带领大军攻打他们,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窦贞固、苏禹珪和王峻处理,军事上的事情全交给了王殷处理。十二月,丁酉朔,郭威从大梁出发。丁酉,任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范质为枢密副使。
起初,蛮族首领彭师暠投降了楚,楚人讨厌他的粗野。楚王希广单独怜悯他,让他担任强弩指挥使,统领辰州刺史,师暠常常想为希广而死。当朱进忠和蛮兵合计有七千人到达长沙时,驻扎在江西,彭师暠登上城墙眺望敌军,对希广说:“朗人突然得胜而骄傲,加上蛮兵,攻打很容易攻破。希望借给我三千步兵,我从巴溪渡江,经过岳麓后到水西,命令许可琼用战船渡江,前后夹击敌人,一定能打下来。前军战败了,那么他们的大军自然不敢轻率前进了。”希广准备听从他的意见。当时马希萼已经派密使人用丰厚的利益引诱许可琼,让他分治湖南,许可琼心生二意,于是对希广说:“彭师暠和梅山各蛮都是同族,怎么能相信!许可琼世代做楚国将领,我肯定不会辜负大王,希萼能有什么作为呢!”希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希萼不久就用四百多艘战船停泊在江西。希广命令各位将领都受许可琼的节制,每天给他五百两白银,希广经常造访他的营帐谋划战事。许可琼常常闭门不出,不让部下知道朗军的进退。希广大呼:“真是个将军啊,我有什么忧虑呢!”许可琼有时夜间驾着小船假装巡视江面,与希萼在水西会面,约定内外配合。一天,彭师暠看见许可琼,瞪着眼睛呵斥他,挥袖进去拜见希广说:“许可琼将要背叛国家,人们都知道这件事,请您赶快把他除去,不要留下后患。”希广说:“许可琼是许侍中的儿子,怎么可能背叛呢!”彭师暠退下后叹息说:“君王仁慈但决断不了这些事,灭亡很快就会到来的!”
赏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的史实。其中关于后汉隐帝时期的一系列战争和内部矛盾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政治斗争的激烈。本诗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反映了后汉隐帝时期边疆危机、朝廷内部的争斗以及对外战争的艰难。通过对这一历史段落的叙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