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隐帝遣供奉官押班阳曲张永德赐昭义节度使常思生辰物。永德,郭威之婿也,会杨邠等诛,密诏思杀永德。思素闻郭威多奇异,囚永德以观变,及威克大梁,思乃释永德而谢之。庚寅,郭威帅百官上言:“比皇帝到阙,动涉浃旬,请太后临朝听政。”
先是,马希萼遣蛮兵围玉潭,硃进忠引兵会之。崔洪琏兵败,奔还长沙。希萼引兵继进,攻岳州,刺史王赟拒之,五日不克。希萼使人谓赟曰:“公非马氏之臣乎?不事我,欲事异国乎?为人臣而怀贰心,岂不辱其先人?”赟曰:“亡父为先王将,六破淮南兵。今大王兄弟不相容,赟常恐淮南坐收其弊,一旦以遗体臣淮南,诚辱先人耳!大王苟能释憾罢兵,兄弟雍睦如初,赟敢不尽死以事大王兄弟,岂有二心乎?”希萼惭,引兵去。辛卯,至湘阴,焚掠而过。至长沙,军于湘西,步兵及蛮兵军于岳麓,硃进忠自玉潭引兵会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九 · 后汉纪四
初,隐帝遣供奉官押班阳曲张永德赐昭义节度使常思生辰物。永德,郭威之婿也,会杨邠等诛,密诏思杀永德。思素闻郭威多奇异,囚永德以观变,及威克大梁,思乃释永德而谢之。庚寅,郭威帅百官上言:“比皇帝到阙,动涉浃旬,请太后临朝听政。”
先是,马希萼遣蛮兵围玉潭,硃进忠引兵会之。崔洪琏兵败,奔还长沙。希萼引兵继进,攻岳州,刺史王赟拒之,五日不克。希萼使人谓赟曰:“公非马氏之臣乎?不事我,欲事异国乎?为人臣而怀贰心,岂不辱其先人?”赟曰:“亡父为先王将,六破淮南兵。今大王兄弟不相容,赟常恐淮南坐收其弊,一旦以遗体臣淮南,诚辱先人耳!大王苟能释憾罢兵,兄弟雍睦如初,赟敢不尽死以事大王兄弟,岂有二心乎?”希萼惭,引兵去。辛卯,至湘阴,焚掠而过。至长沙,军于湘西,步兵及蛮兵军于岳麓,硃进忠自玉潭引兵会之。
译文:
隐帝派遣供奉官押班阳曲县的张永德赐给昭义节度使常思生日礼物,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当时杨邠等人已被诛杀,隐帝秘密命令常思杀掉张永德。然而常思早闻郭威的奇特之处,于是囚禁了张永德来观察郭威的反应。当郭威攻克大梁之后,常思便释放了张永德并向他道歉。隐帝在庚寅这一天,命令郭威率领百官上书,请求太后亲自处理政事。在此之前,马希萼派蛮族人围攻玉潭,朱进忠率军前去援助。但崔洪琏的军队在战斗中失败了,被迫撤回长沙。马希萼继续带领军队前进,攻打岳州,刺史王赟坚决抵抗,五天内未能攻克。马希萼派人对王赟说:“你不侍奉我们马氏家族吗?不为我们效力,你想归顺外族吗?作为一个臣子却心怀二心,难道不觉得羞耻吗?”王赟回答说:“我父亲曾是先王的将领,曾经六次打败淮南的敌军。现在大王兄弟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我常常担心淮南会坐收渔翁之利,一旦以我的遗体效忠淮南,实在是对父亲的不敬啊!大王如果能消除我们的怨恨和仇恨停止战争,我们兄弟能够和睦相处如初,那么我会不惜一切来效忠大王兄弟,怎会有二心呢?”马希萼听到这些话感到很惭愧,于是带着军队离去。辛卯这天,他们到达湘阴,进行了焚烧抢劫的行动。到达长沙之后,军队驻扎在湘西,步兵和蛮族人的军队在岳麓驻扎,朱进忠则从玉潭带军前来会师。
赏析:
此段记载了后汉隐帝时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从隐帝派遣供奉官给予常思生辰物的描写开始,展示了隐帝对某位官员的重视。随后的事件包括马希萼与朱进忠的冲突、崔洪琏战败后的情况以及最后双方的和解过程。这些细节共同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政治环境以及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叙述中,常思如何通过忠诚和机智应对危机。他对隐帝的忠诚以及他在对抗马希萼时的坚定立场都体现了一位高级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和勇气。而张永德的故事则是对忠诚的一种考验,他的忠诚最终得到回报,这也反映了忠诚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这段历史记录中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非常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这种描述方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使得历史的叙述更加鲜活和引人入胜。
此文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和政治动态的一次深刻的探讨。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