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帝欲再出,太后力止之,不可。既陈,郭威戒其众曰:“吾来诛群小,非敢敌天子也,慎勿先动。”久之,慕容彦超引轻骑直前奋击,郭崇威与前博州刺史李荣帅骑兵拒之。彦超马倒,几获之。彦超引兵退,麾下死者百馀人,于是诸军夺气,稍稍降于北军。侯益、吴虔裕、张彦超、袁{山义}、刘重进皆潜往见郭威,威各遣还营,又谓宋延渥曰:“天子方危,公近亲,宜以牙兵往卫乘舆,且附奏陛下,愿乘间早幸臣营。”延渥未至御营,乱兵云扰,不敢进而还。比暮,南军多归于北。慕容彦超与麾下十馀骑奔还兗州。是夕,帝独与三相及从官数十人宿于七里寨,馀皆逃溃。乙酉旦,郭威望见天子旌旗在高阪上,下马免胄往从之,至则帝已去矣。帝策马将还宫,至玄化门,刘铢在门上,问帝左右:“兵马何在?”因射左右。帝回辔,西北至赵村,追兵已至,帝下马入民家,为乱兵所弑。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皆自杀。聂文进挺身走,军士追趕斩之。李业奔陕州,后匡赞奔兗州。郭威闻帝遇弑,号恸曰:“老夫之罪也!”威至玄化门,刘铢雨射城外。威自迎春门入,归私第,遣前曹州防御使何福进将兵守明德门。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发。军士入前义成节度使白再荣之第,执再荣,尽掠其财,既而进曰:“某等昔尝趋走麾下,一旦无礼至此,何面目复见公!”遂刎其首而去。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九 · 后汉纪四
译文:
郭威,后汉的建立者,曾经试图再次出兵,但被太后阻止。他向士兵们发表讲话,警告他们不要先发制人。然而,慕容彦超率领轻骑兵冲锋,郭威和前博州刺史李荣带领骑兵进行抵抗。结果,慕容彦超的马匹倒地,几乎被捕获。慕容彦超撤军,他的麾下有一百多人阵亡,使得诸军士气低落,纷纷投降北周军队。侯益、吴虔裕、张彦超、袁{山义}、刘重进等人秘密前往见郭威,郭威分别让他们返回营地。郭威还对宋延渥说:“天子正处在危险中,你是皇帝的近亲,应该率牙兵前往保护陛下,并上奏给陛下,希望抓住间隙早日前往我的营地。”宋延渥还未到达御营时,乱兵已经骚扰,不敢前进而返回。到了傍晚,南军中很多人逃回北周。慕容彦超和麾下十来名骑兵逃回兖州。那晚,隐帝单独与三相及一些随从在七里寨过夜,其他所有人都逃跑溃散。第二天早晨,郭威看到天子的旗帜在高阪上,便下马脱帽前去跟随,但当到达那里时,皇帝已经离开了。隐帝骑马要回宫,走到玄化门时,刘铢在门前询问皇帝左右:“兵马在哪里?”接着射击左右的士兵。隐帝掉头回来,往西北走至赵村,追兵已到,隐帝下马进入民家,被乱兵所杀。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都自杀。聂文进挺身逃走,军士追赶并杀了他。李业逃奔陕州,后匡赞逃奔兖州。郭威听闻皇帝遇刺的消息,悲伤地说:“这都是我的责任!”他抵达玄化门时,刘铢在那里向城外射箭。郭威从迎春门进入,回到自己的府第,派前曹州防御使何福进领兵守明德门。各军大肆掠夺,通宵达旦烟火四起。军士闯入前义成节度使白再荣的府邸,抓住了白再荣并抢劫了他的财物,然后说:“我们以前都是您的部下,现在您无礼至此,还有什么面目再见您呢!”于是刎颈自杀。
注释:
- 上章阉茂,一年:指的是隐帝在乾祐三年(庚戌,公元九五零年)春天,正月,丁未日,加封凤翔节度使赵晖为兼侍中。
- 隐皇帝下乾祐三年:指的是隐帝在乾祐三年(庚戌,公元九五零年)的统治年份。
- 隐帝下乾祐三年庚戌:指的是隐帝在乾祐三年(庚戌,公元九五零年)的统治年份。
- 郭威:后汉的建立者。
- 郭威闻帝遇弑:郭威得知皇帝遇刺的消息后悲痛欲绝。
- 隐帝将还宫:隐帝想要返回皇宫。
- 隐帝将还宫至玄化门:隐帝想要返回皇宫直到玄化门。
- 刘铢雨射城外:刘铢向城外的敌人射出箭雨。
- 郭威自迎春门入:郭威从迎春门进入。
- 聂文进挺身走:聂文进挺身而出。
- 李业奔陕州:李业逃奔陕州。
- 赵村:地名,位于今天陕西省境内。
- 郭威闻帝遇弑:郭威得知皇帝遇刺的消息后悲痛欲绝。
- 郭威自迎春门入:郭威从迎春门进入。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时期的历史事件。诗中的主人公是郭威,他是后汉的建立者,也是一位英勇的将军。他在面对国家危机和个人遭遇的双重打击时,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诗中描述了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混乱的政治局势。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