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黓困敦九月,尽阏逢摄提格四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中广顺二年(壬子,公元九五二年)
九月,甲寅朔,吴越丞相裴坚卒。以台州刺史吴延福同参相府事。
庚午,敕北边吏民毋得入契丹境俘掠。
契丹将高谟翰以苇筏渡胡卢河入寇,至冀州,成德节度使何福进遣龙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等屯贝州以拒之。契丹闻之,遽引兵北渡。所掠冀州丁壮数百人,望见官军,争鼓噪,欲攻契丹,官军不敢应,契丹尽杀之。
蜀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廷珪奏周人聚兵关中,请益兵为备。蜀主遣奉銮肃卫都虞候赵进将兵趣利州,既而闻周人聚兵以备北汉,乃引还。
唐武安节度使边镐,昏懦无断,在湖南,政出多门,不合众心。吉水人欧阳广上书,言:“镐非将帅才,必丧湖南,宜别择良帅,益兵以救其败。”不报。
诗句翻译与赏析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翻译:
起玄黓困敦九月,尽阏逢摄提格四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中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九月,甲寅朔,吴越丞相裴坚卒。以台州刺史吴延福同参相府事。
庚午,敕北边吏民毋得入契丹境俘掠。
契丹将高谟翰以苇筏渡胡卢河入寇,至冀州,成德节度使何福进遣龙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等屯贝州以拒之。契丹闻之,遽引兵北渡。所掠冀州丁壮数百人,望见官军,争鼓噪,欲攻契丹,官军不敢应,契丹尽杀之。
蜀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廷珪奏周人聚兵关中,请益兵为备。蜀主遣奉銮肃卫都虞候赵进将兵趣利州,既而闻周人聚兵以备北汉,乃引还。
唐武安节度使边镐,昏懦无断,在湖南,政出多门,不合众心。吉水人欧阳广上书,言:“镐非将帅才,必丧湖南,宜别择良帅,益兵以救其败。”不报。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记录了后周时期的历史事件。诗的大意是:从玄黓困敦九月开始到阏逢摄提格四月结束,共计一年有余,即公元952年。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情,包括吴越丞相裴坚的去世、台州刺史吴延福的上任等。同时,还有关于北边的契丹和中原的战争,以及蜀国的边境问题。最后提到的唐代武将边镐因政治无能而失败,欧阳广提出了他的建议却未得到回应。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让人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记录历史事件时非常注重细节,力求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情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和深刻的历史观对于后人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