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主内附,帝止因其使者赐书,未尝遣使至其国。己酉,始命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使于唐,赐以御衣、玉带等及犒军帛十万,并今年《钦天历》。
刘承遇之还自金陵也,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所俘获江南士卒,稍稍归之。
六月,壬子,昭义节度使李筠奏击北汉石会关,拔其六寨。乙卯,晋州奏都监李谦溥击北汉,破孝义。
高保融遣使劝蜀主称籓于周,蜀主报以前岁遣胡立致书于周而不答。
秋,七月,丙戌,初行《大周刑统》。
帝欲均田租,丁亥,以元稹《均田图》遍赐诸道。
闰月,唐清源节度使兼中书令留从效遣牙将蔡仲赟衣商人服,以绢表置革带中,间道来称籓。唐江西元帅晋王景遂之赴洪州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唐主以枢密副使、工部侍郎李征古为镇南节度副使。征古傲很专恣,景遂虽宽厚,久而不能堪,常欲斩征古,自拘于有司,左右谏而止,景遂忽忽不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它不仅记录了从周武王元年(公元前841年)到五代末年的历史,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和历史分析。以下是对该文献的逐句释义与详细赏析:
- 诗句解读:自唐主内附
- 注释:唐主,即南唐后主李煜,他向周朝表示归顺。
- 译文:自从南唐后主李煜向周朝表示归顺以来,后周世宗没有派使者去访问南唐。
- 诗句解读:帝止因其使者赐书
- 注释:帝,指周世宗,因为后周没有派遣使者到南唐。
- 译文:后周世宗只是接受南唐使者带来的书信,并没有派遣使节前往南唐。
- 诗句解读:未尝遣使至其国
- 注释:未,表示否定意义;遣使,派遣使节。
- 译文:后周从未派遣使者到南方各国,包括南唐。
- 诗句解读:己酉,始命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使于唐
- 注释:己酉日,开始命令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出使唐朝。
- 译文:在己酉这一天,后周开始派遣冯延鲁和钟谟这两位官员出使到唐朝。
- 诗句解读:赐以御衣、玉带等及犒军帛十万
- 注释:御,皇帝用的;服,指衣服;犒,给予财物或食物来奖赏;帛,指丝织品。
- 译文:他们被赐予皇家衣物、玉带以及价值十万贯的军用物资,作为奖励。
- 诗句解读:刘承遇之还自金陵也
- 注释:刘承遇是南唐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回到金陵(今南京)。
- 译文:当刘承遇从金陵返回时。
- 诗句解读: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
- 注释:卤田,指的是肥沃的土地。
- 译文:南唐君主派陈觉向后周帝进言,因为江南缺乏肥沃的土地,请求将海陵附近的盐监划拨给他们使用。
- 诗句解读: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
- 注释:海陵盐监,位于长江以北的盐场,当时属于后周所有。
- 译文:南唐君主希望能够得到位于长江以北的海陵盐监以南的地区来供应军队的粮食和物资。
- 诗句解读: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 注释:交居,居住在一起;处分,指决策。
- 译文:后周帝回答说:“海陵在长江以北,我们很难在那里共同居住,将会另做安排。”
- 诗句解读: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
- 注释:至此时,后周朝廷下令每年向江南提供三十万斛食盐。
- 译文:至此,后周朝廷命令每年向江南输送三十万斛食盐。
- 诗句解读:所俘获江南士卒,稍稍归之
- 注释:俘获,指俘虏。
- 译文:后周从江南俘虏的士兵中渐渐放回来一些。
- 诗句解读:秋,七月,丙戌,初行《大周刑统》
- 注释:初行,第一次实施;《大周刑统》是唐代的一种法律汇编。
- 译文:秋季,七月丙戌日,后周开始实施《大周刑统》。
- 诗句解读:帝欲均田租
- 注释:均田租,是指对土地租税进行平均分配的政策。
- 译文:后周世宗想要平均分配田租。
- 诗句解读:丁亥,以元稹《均田图》遍赐诸道
- 注释:元稹《均田图》,是元稹所著关于均田制的书。
- 译文:丁亥日,后周将元稹撰写的《均田图》分发到各地。
- 诗句解读:闰月,唐清源节度使兼中书令留从效遣牙将蔡仲赟衣商人服,以绢表置革带中,间道来称藩
- 注释:商人服,穿着商人的衣服;间道来,通过小路前来;蔡仲赟,留从效的一个牙将。
- 译文:闰四月,唐清源节度使兼中书令留从效派遣他的一位牙将蔡仲赟穿戴成商人的模样,并把绸缎包在革带上,通过一条小路前来后周称藩。
这些诗句反映了后周世宗时期的政治动态和军事策略。通过这些句子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