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冯延鲁、钟谟来自唐,唐主手表谢恩,其略曰:“天地之恩厚矣,父母之恩深矣,子不谢父,人何报天!惟有赤心,可酬大造。“又乞比籓方,赐诏书。又称:“有情事令钟谟上奏,乞令早还。”唐主复令谟白帝,欲传位太子。九月,丁巳,以延鲁为刑部侍郎、谟为给事中。己未,先遣谟还,赐书谕以“未可传位”之意。唐主复遣吏部尚书、知枢密院殷崇义来贺天清节。
帝谋伐蜀,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玉为判官。甲午,帝归冯延鲁及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稹、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廷构于唐。唐主以文稹等皆败军之俘,弃不复用。
高保融再遗蜀主书,劝称臣于周,蜀主集将相议之,李昊曰:“从之则君父之辱,违之则周师必至,诸将能拒周乎?”诸将皆曰:“以陛下圣明,江山险固,岂可望风屈服!秣马厉兵,正为今日。臣等请以死卫社稷!”丁酉,蜀主命昊草书,极言拒绝之。
辛丑(二十三日),冯延鲁、钟谟从南唐而来,南唐主亲书表章感谢皇恩。其略曰:天地之恩厚矣,父母之恩深矣。子不谢父,人何报天?惟有赤心,可酬大造。又乞比藩方,赐诏书。
九月,丁巳,以延鲁为刑部侍郎、谟为给事中。己未,先遣谟还,赐书谕以“未可传位”之意。
{ 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玉为判官。甲午,帝归冯延鲁及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稹、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廷构于唐。唐主以文稹等皆败军之俘,弃不复用。”
唐主复遣吏部尚书、知枢密院殷崇义来贺天清节。
高保融再次给蜀主上书,劝称臣于周,赵孟等都反对,认为蜀主应当抗命不从,而周师必至,众将请以死卫社稷!
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玉为判官。甲午,帝归冯延鲁及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稹、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司尉卿周廷构于唐。唐主以文稹等皆败军之俘,弃不复用。}
诗句如下:
- 诗句解析:
- 内容:此句描述的是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春,正月,乙酉(初三)的事件。
- 背景:此事件发生在冯延鲁和钟谟离开南唐前往后周的过程中。
- 译文:
- 内容:《资治通鉴》的记载显示,冯延鲁和钟谟自南唐前来,向后周表示了感谢,并请求与四方藩镇同列,降赐诏书。
- 背景:这一行为表明他们希望得到后周的认可和承认。
- 注释:
- 天地之恩厚矣,父母之恩深矣:表达了对天地和父母的感激之情。
- 惟有赤心:意味着只有真诚的心才能回报这种深厚的恩情。
- 恳乞比藩方赐诏书:请求得到与四方藩镇相同的待遇或地位。
- 赏析:
- 情感表达:全诗充满了对天地和父母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坚定信念。
- 语言风格: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 历史价值:这首诗反映了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