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蜀以峡路巡检制置使高彦俦为招讨使。
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仆夫安友进与其嬖妾通,妾恐事泄,与友进谋杀审琦,友进不可,妾曰:“不然,我当反告汝。”友进惧而从之。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
春,正月,癸丑,审琦醉熟寝,妾取审琦所枕剑授友进而杀之,仍尽杀侍婢在帐下者以灭口。后数日,其子守忠始知之,执友进等C061之。
初,有司将立正仗,宿设乐县于殿庭,帝观之,见钟磬有设而不击者,问乐工,皆不能对。乃命窦俨讨论古今,考正雅乐。王朴素音律,帝以乐事询之,朴上疏,以为:“礼以检形,乐以治心;形顺于外,心和于内,然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以礼乐修于上,而万国化于下,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用此道也。夫乐生于人心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之心。昔者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遭秦灭学,历代治乐者罕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孙、张文收考正大乐,备八十四调。安、史之乱,器与工什亡八九;至于黄巢,荡尽无遗。时有太常博士殷盈孙,按《考工记》,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处士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虽有钟磬之状,殊无相应之和,其镈钟不问音律,但循环而击,编钟、编磬徒悬而已。丝、竹、匏、土仅有七声,名为黄钟之宫,其存者九曲。考之三曲协律,六曲参涉诸调。盖乐之废缺,无甚于今。

《资治通鉴》是一部包含时间长达近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巨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部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 原文:丙午,蜀以峡路巡检制置使高彦俦为招讨使。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仆夫安友进与其嬖妾通,妾恐事泄,与友进谋杀审琦,友进不可,妾曰:“不然,我当反告汝。”友进惧而从之。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春,正月,癸丑,审琦醉熟寝,妾取审琦所枕剑授友进而杀之,仍尽杀侍婢在帐下者以灭口。后数日,其子守忠始知之,执友进等C061之。
  • 译文:丙午,前蜀任命峡路巡检制置使高彦俦为招讨使。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的仆人安友进和他的宠妾私通,担心事情败露,便与安友进合谋谋杀安审琦,安友进不同意,宠妾说:“不,我应该去告诉你们。”安友进害怕就听从了她。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春天,正月,癸丑日,安审琦喝醉酒熟睡,宠妾取出安审琦所枕的剑交给安友进杀死他,并把帐下的侍婢全部杀掉灭口。几天后,安审琦的儿子安守忠才得知此事,逮捕了安友进等人。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严谨的历史叙述以及深刻的历史洞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同时,通过对历史的深入解读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从而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资治通鉴》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其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都值得每一个读者深入研究和探讨。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