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诏凡诸色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其幕职、州县官自今并支俸钱及米麦。
初,唐太傅兼中书令楚公宋齐丘多树朋党,欲以专固朝权,躁进之士争附之,推奖以为国之元老。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征古恃齐丘之势,尤骄慢。及许文稹等败于紫金山,觉与齐丘、景达自濠州遁归,国人忷惧。唐主尝叹曰:“吾国家一朝至此!”因泣下。征古曰:“陛下当治兵以扞敌,涕泣何为!岂饮酒过量邪,将乳母不至邪?”唐主色变,而征古举止自若。会司天奏:“天文有变,人主宜避位禳灾。”唐主乃曰:“祸难方殷,吾欲释去万机,栖心冲寂,谁可以托国者?”征古曰:“宋公,造国手也,陛下如厌万机,何不举国授之!”觉曰:“陛下深居禁中,国事皆委宋公,先行后闻,臣等时入侍,谈释、老而已。”唐主心愠,即命中书舍人豫章陈乔草诏行之。乔惶恐请见,曰:“陛下一署此诏,臣不复得见矣!”因极言其不可。唐主笑曰:“尔亦知其非邪?”乃止。由是因晋王出镇,以征古为之副,觉自周还,亦罢近职。钟谟素与李德明善,以德明之死怨齐丘。及奉使归唐,言于唐主曰:“齐丘乘国之危,遽谋篡窃,陈觉、李征古为之羽翼,理不可容。”陈觉之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钟谟主覆之于周。唐主乃因谟复命,上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帝闻之,大惊曰:“审如此,则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教人杀忠臣乎!”谟还,以白唐主。唐主欲诛齐丘等,复遣谟入禀于帝。帝以异国之臣,无所可否。己亥,唐主命知枢密院殷崇义草诏暴齐丘、觉、征古罪恶,听齐丘归九华山旧隐,官爵悉如故;觉责授国子博士,宣州安置;征古削夺官爵,赐自尽;党与皆不问。遣使告于周。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丙戌,诏凡诸色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其幕职、州县官自今并支俸钱及米麦。
【注释】
-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由北宋的史学家编撰的纪传体通史。它系统地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 卷二百九十四:指的是《资治通鉴》的第二百九十四卷,这一章节详细记录了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的政治事件。
- 后周纪五:指的是后周时期的第五个年号纪事,即显德五年,这一年中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 丙戌:这一天是农历的一个日子,在古代的历法中用来标记一天的开始。
- 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诸色课户:指各种类型的税务户口。
- 俸户:指领取俸禄的户口,通常包括官员和皇室成员等。
- 勒归州县:将各类户口强制迁移到州县管辖之下。
- 幕职:指担任幕官的人员,通常为副贰或助理角色。
- 州县官:指地方上的官员。
- 支俸钱及米麦:领取俸禄并支付一定的粮食作为报酬。
【译文】
丙戌日,诏令所有各种税收户口以及享受俸禄的户口,一律勒令迁回州县管理。此外,幕职官员和州县官员自今日起全部支取俸禄和粮食。
【赏析】
本诗记录了后周世宗显德五年(丙戌),也就是公元958年的一件重大政治事件。皇帝下诏,强制将所有的税收户口和俸禄户口迁移到州县进行管理,并对一些官员进行了处罚。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户籍管理的严格要求,以及对某些官员行为的整顿。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看出皇帝试图加强中央集权的决心,以及对稳定财政秩序的重视。
此诗歌体现了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时的政治改革和对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坚定意志。通过这种行政手段的实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增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管理效率。
总的来说, 此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也反映出当时国家治理的宏观方向与政策调整。通过对这些政策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国家管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