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洞庭湖,梦想东南游。
浩渺七百里,控带三五州。
霪霖稍开霁,万顷涵新秋。
此时登临势,并在岳阳楼。
水天两琉璃,莹阔相沉浮。
爽气动林木,无风亦飕飗。
愿言追壮观,两浆推轻舟。
何异泛沧海,便可挂浮丘。
前日到君家,日暮空回舟。
径遣长须来,见邀颇绸缪。
谓此千里别,一散未易收。
相去况咫尺,能上河梁不。
顾我行役长,感君风义遒。
好在更加飧,行子不可留。
这是一首写景和送别兼有的作品,诗的前四句描绘洞庭湖壮丽的自然景色,后八句则是诗人在临别之际的感怀。
“代简别林次中”是这首诗的标题,意为“代替书信告别林次中”。这里的“林次中”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事,也可能是他的上司或上级。
“常思洞庭湖,梦想东南游”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和向往之情。这里的“洞庭湖”是指中国湖南省中部的一个大湖泊,以其美丽的湖光山色而著名。而“梦想东南游”则表示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憧憬。
“浩渺七百里,控带三五州”描绘了洞庭湖辽阔的水域和周围的地区。这里用“浩渺”来形容洞庭湖水的广阔和深远,用“带”和“控”来表达洞庭湖对周围地区的控制和影响。
“霪霖稍开霁,万顷涵新秋”则描述了洞庭湖在雨后的晴空下,水面上反射出明亮的阳光,仿佛万顷的湖面都被秋天的气息所覆盖。
“此时登临势,并在岳阳楼”表达了作者在登临洞庭湖时的心情和感受。这里用“登临势”来形容登上岳阳楼时的情景,用“并在”来表达作者与岳阳楼的亲密关系。
“水天两琉璃,莹阔相沉浮”描绘了洞庭湖上的景色,将湖水和天空比喻为琉璃一样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爽气动林木,无风亦飕飗”则描述了洞庭湖畔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愿言追壮观,两浆推轻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旅行的渴望。这里的“追壮观”意味着追求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两浆推轻舟”则表示了作者想要轻松地游览洞庭湖。
之后,“何异泛沧海,便可挂浮丘”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洞庭湖美景的赞叹和感慨。这里的“何异”表示没有什么不同,“泛沧海”和“挂浮丘”都是形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词语。
“前日到君家,日暮空回舟”则表达了作者在离开朋友家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到君家”表示作者去拜访朋友家,“日暮空回舟”则表示了作者在日落时分才离开朋友家。
“径遣长须来,见邀颇绸缪”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惜。这里的“长须”可能指的是朋友的长胡须,而“见邀颇绸缪”则表示作者因为被朋友邀请而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
“谓此千里别,一散未易收”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和无奈。这里的“千里别”表示距离遥远,“一散未易收”则表示了一旦分手就难以再见面。
“相去况咫尺,能上河梁不。”表达了作者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这里的“况咫尺”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很近,“河梁”则是指渡口的意思。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