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
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
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
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
试为苏门啸,泠泠鸾鹤音。
遗声满坑谷,爽气回中林。
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
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
安得写此怀,寄之朱丝琴。
【注释】
- 昼息:白天休息。
-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涉长川:渡过长河。
- 前山后山深:指山势高峻,难以攀登。
- 忽逢:偶然遇到。轮囷(qūn)木:弯曲的树木。
- 投得:得到。
- 仆夫:仆人。六七人:指六个人。
- 卧起且呻吟:起床和下床时都呻吟。
- 念尔:想你们。亦:也。太劳:辛苦到过分的地步。
- 独佚(xì):单独安逸。我何心:对我有何意义。
- 苏门:即《苏武传》中的“苏武”门生。啸:吟咏。
- 泠泠(líng líng)鸾鹤音:像鸾鹤一样的清越之声。
- 遗声满坑谷: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遗声,余响。
- 爽气:清新的风,凉爽的气息。回中林:回旋于树林间。
- 松风为之兴:因松风而振奋。兴:振奋,激动。
- 凉冷破烦襟:清凉的风使烦闷的心灵得以解脱。
- 神骨斗醒快:精神、筋骨都感到非常舒畅。
- 炎蒸:夏天的烈日酷暑。侵:侵袭。
- 安得写此怀:如何能够写出这些感受呢?此怀:这里的心情。
- 寄之朱丝琴:把它寄托在这架朱红色的琴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山中避暑情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中景色,表现了山居生活的惬意以及自己的闲适心态。
首句“昼息于林下”,点出时间是在炎热的白昼,地点在山林之下。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意思是说,在炎热的大暑天里,作者渡过了湍急的长河,登上了高峻的山峰,但仍然觉得山峰更深重。这一句既交代了时间,又设置了背景,为下面写避暑作铺垫。
接下来两句“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这两句是诗人在大暑天的一天,偶然遇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树荫道,于是便顺着这条树荫道来到了一个幽静之处。在这里,他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适。
接下来的“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则将这种宁静的氛围打破。因为,他的仆人六七人都在不断地抱怨着,连睡觉和起床时都是呻吟不断。这就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有些压抑和烦躁。
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他一方面描绘了自己在山中生活的惬意和舒适;另一方面又描绘了周围的人们生活的状态。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可读性,还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最后两句“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仆人的同情和关心之情。他认为他们太辛苦了,而自己却能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和舒适,因此对他们并无太多的兴趣和关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夏日山中的景色和氛围。同时,通过对人物活动的细致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