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孤中秘,神山返异仙。
目穿陪绋处,梦断曝书年。
玉质应无死,韦编岂不传。
奠刍和泪遣,此月向谁圆。

【注释】

哭秘书彭止所:为已故的秘书写一首诗以悼念。彭止,作者友人,曾任秘书。陪绋(fú)处:指丧葬时挽联的结句。曝书年:《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少而好学,虽处膏盲,泛然不倦,尝从师于庾元规,始把《笔法》;每作一点,绝类逸少;元规谓之:‘此子后生可畏,小王焉知老贼?’”后人因称书法高妙者为“小王”。玉质:这里指彭止所写的文章。韦编:用竹简编成的经书,古代读书人常用它来比喻勤学不倦。奠刍:祭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友人彭止逝世后写的悼诗。全诗四句,前两句追述了彭止的生平及他生前的为人与才名;第三句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哀悼之情。

首句中“孤中秘”三字,既概括地写出了彭止的人品、才华和学识,又点明了他生前的身份,为下文进一步展开作了必要的铺垫。次句紧承上文而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彭止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突出了他超凡脱俗的神仙境貌。“反异仙”三字,更是将彭止人格化的神采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肃然起敬。

三、四句是此诗的重点。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目穿陪绋处”、“梦断曝书年”两个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彭止的怀念之情。这两个画面,一个是“目穿”,一个是“梦断”,都是通过视觉感受来表达感情。前者“目穿”是指眼睛看穿了,即目光犀利到足以穿透一切的程度,这既是对彭止精神风貌的形象概括,又是对他才能的极高评价,同时暗含着诗人对彭止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怀念。后者“梦断”则是说彭止生前曾为友人做过很多善事,因此死后,他的魂魄还萦绕在人间,时时萦绕在他的梦中,使他夜不能寐,无法成眠。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深厚,以至于连做梦都在梦见他,梦见他在为别人做善事。

末两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玉质应无死”,“玉质”是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纯洁无瑕;“应无死”则是说彭止的人品如此高尚纯洁,他应该不会死,即使死了也不会有怨言,因为他一生都在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这两句既是对彭止人品的高度概括,又是对其不幸遭遇的极大惋惜。“韦编”三字,不仅指的是古人常用的书籍,而且更具有象征意义。古人读书往往要用简策来编连,编连的书叫“韦编”,所以这里用来比喻彭止的这部著作。“岂传”二字,表明彭止的这部作品是不会流传于后世的。这既是对彭止生前所作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的不幸遭遇的极大惋惜。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感情真挚热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