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奕奔趋若决河,谁将独力障颓波。
指衣太守存唐苦,循发将军负汉多。
薜芷不芳甘自变,白圭有玷尚堪磨。
是非勿与时人说,为就重华述《九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手法,最后再赏析诗句。

“世奕奔趋若决河”,“世奕”,指代世俗,“决河”比喻人如流水一样,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诗人用此来形容世俗的迅猛发展。“谁将独力障颓波”意为:谁能阻止这股狂流?“障颓波”意谓阻止这股狂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无法改变的痛苦和无奈。

“指衣太守存唐苦,循发将军负汉多”,“指衣太守”指代诗人,诗人自喻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官员,他身披战甲,手执武器,誓死要保护唐朝的安全。“循发将军”借指李白,李白曾为永王李璘幕下书记,因事触怒唐玄宗而被赐金放还,后被贬夜郎。这里以“将军”比李白,表示作者对李白的惋惜和同情。

“薜芷不芳甘自变,白圭有玷尚堪磨。”“薜芷”借指诗人自身,诗人自比薜芷,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平凡,没有芬芳的才情,却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改其志。“白圭有玷”出自《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说白玉上面有了斑点,还能磨掉;但是像说话这样有污点,是不能再洗刷了。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信念,即使自己受到了世人的非议、诽谤,也决不动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是非勿与时人说,为就重华述《九歌》。”“重华”借指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黄帝治理国家有功于民,因此后世尊称帝王为重华。《九歌》是中国古代祭神乐章名,相传是屈原所写。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不要随波逐流,不要随声附和世俗之言,要像古人那样高洁、坚贞。

译文:

我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世俗的发展像奔腾的河水一样迅速,但又有谁能挡住它前进的步伐呢?

我身为官员却心系大唐百姓的安危痛苦不堪,身为士兵却因为不能报效朝廷而感到惭愧。

我像薜荔一样,虽无芳香但也绝不改变自己的本色,像白圭那样,虽有瑕疵却也值得我们去磨砺。

我不要和那些随波逐流的人谈论是非对错,我要效仿古代圣贤,为人们叙述《九歌》。

赏析:

《杂兴》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诗人在此诗中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全诗通过对比诗人与时代的冲突,来表达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的无奈之情。

第一句,“世奕奔趋若决河”,借用“决河”比喻时代发展的迅速,而诗人只能面对这种汹涌澎湃的社会潮流,无力回天。这里的“世奕奔趋若决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变革的剧烈,而诗人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第二句,“谁将独力障颓波”,诗人以“独力”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变革无能为力的无奈。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对于社会的忧虑和担忧。

第三句,“指衣太守存唐苦,循发将军负汉多”,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忧国忧民的官员。这位官员身着战甲,手握武器,誓死要保护唐朝的安全。然而,他却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因为他曾经参与过谋反事件。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无奈和悲痛。

第四句,“薜芷不芳甘自变,白圭有玷尚堪磨”,诗人将自己比作一种植物——薜荔。薜荔虽然不芳香,但却从不改变自己的本色。同样地,白圭虽有些瑕疵,但却依然值得人们去磨砺。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坚持原则和保持自我的信念。

“是非勿与时人说,为就重华述《九歌》”,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坚定决心。他不要和那些随波逐流的人谈论是非对错,而是要效仿古代圣贤,为人们叙述《九歌》。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的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