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知名动紫宸,两朝际遇荷恩深。
身先赴义人争死,天不成功泪满襟。
自郑有谋归华氏,舍湘无地托王琳。
鞠躬待死无馀事,不负朝廷不负心。
【注释】
闵忠:这首诗是作者的《闵忠》一诗。闵忠,即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孝闻名。
弱冠: 古代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弱,未成年。
紫宸: 皇帝居处,代称皇宫。
两朝际遇: 指闵子骞一生两度为官,先后在鲁国和卫国任职。
荷恩深: 受到朝廷深厚的恩遇。
身先赴义: 指闵子骞为救落水的婴儿而投水自尽。
天不成功: 指闵子骞投水自杀未遂,被救起。
郑有谋归华氏: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有谋归祊”是说郑国的国君有阴谋把祭祀土地归还给郑国的大夫。后泛指诸侯之间互相交换土地。
舍湘无地托王琳: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安置自己,只好离开长沙去投奔王琳。
鞠躬待死:形容恭顺、谨慎地面对死亡。
无馀事: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
不负朝廷:不辜负朝廷(君主)的信任。
不负心:不辜负自己的良心。
【赏析】
此篇是诗人的一首七律,表达了诗人对闵子骞的敬仰之情。
首联:“弱冠知名动紫宸,两朝际遇荷恩深。”诗人首先点明自己与闵子骞都是年少成名,且都曾受到皇帝的重用。这两句中,“名”指的是名声,“紫宸”是指皇帝的居所,“两朝际遇”则说明诗人和闵子骞都曾经历过两朝(即周朝和汉朝)。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与闵子骞都有过辉煌的成就,并且都曾受到朝廷的厚待。
颔联:“身先赴义人争死,天不成功泪满襟。”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闵子骞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表现。诗人选择了勇敢赴死的方式,而闵子骞则选择了默默忍受。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最后一句“天不成功”则表明了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的结局。
颈联:“自郑有谋归华氏,舍湘无地托王琳。”这一联描述了闵子骞在逃离战乱时的情况。他曾经试图回到家乡郑国寻求庇护,但最终却无处可去。而诗人则选择了投奔王琳,希望得到他的庇护。
尾联:“鞠躬待死无馀事,不负朝廷不负心。”最后一句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表示,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选择放弃,他都会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不会辜负朝廷的信任,也不会辜负自己的良心。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闵子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闵子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他选择勇敢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