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稼如茨秀欲齐,秋风日夜不胜吹。
蛟龙莫恋云山卧,正是苍生渴雨时。

【注释】

宣和庚子:宋徽宗宣和年号,即公元1118年。

大旱:久雨不降,气候异常干旱。

祷雨:向天帝祈请降雨。

白兆:古代传说中的一头白色的牛。

秋稼:秋季的庄稼。

秀欲齐:指庄稼长得十分茂盛,像要一齐长出来。

云山:高高的山峰。

蛟龙:神话中的两条有角的龙。

苍生:百姓。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徽宗宣和八年(1126)八月的大旱之年。当时诗人正任太学博士,他目睹了连年旱灾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苦难,于是作此诗向天祈求降雨。

第一、二句写景。“秋稼如茨秀欲齐,秋风日夜不胜吹”,秋天的庄稼长得非常茂盛,几乎要一齐长出来,但秋风却不断地吹着,庄稼被吹得东倒西歪,好像在拼命地挣扎求生。“秀欲齐”与“秋稼如茨”相照应,说明庄稼虽然长得茂盛,但却经受不住狂风暴雨的冲击。“不胜吹”与“如茨”相照应,说明尽管庄稼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还是不能抵挡住大自然的威力。

第三、四句写情。“蛟龙莫恋云山卧,正是苍生渴雨时。”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将老百姓比作是蛟龙。在诗人看来,老百姓就像蛟龙一样,渴望得到雨水来滋润他们的农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老百姓的深深同情之情。他认为,在这个时候,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雨水,而不是什么云山之类的东西。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够及时地派遣使者到云山等地去祈祷降雨。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又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