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胸怀万古淳,平生才术老经纶。
况逢尧舜登贤日,不复伊周望古人。
得志定知移弊俗,闻风犹足警斯民。
九门无谒天旒邃,何惜长令仕为贫。
【注释】
当世:当今时代。万古淳:指千古以来的淳朴。
经纶:治理国家。才术:才能与谋略。才:才能。术:谋略。
况:何况。尧:唐尧,即帝尧,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亦作“晹”。传说中虞舜,即后稷,周朝始祖,名弃。
登贤日:指唐尧、虞舜在位的时代。
伊:古国名,位于今河南伊洛河一带。周朝时为商所灭,周公旦东征复国,称“伊”或“殷”。
周:周朝,即周武王建立的王朝。
望古人:以古人自比,意指希望仿效前代贤人。
移弊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警斯民:警告百姓。警,警戒。
九门无谒:指皇宫大门不设警卫。
天旒邃:指皇宫内禁卫森严,戒备森然。
何惜长令仕为贫:何需担心自己长期做官而致贫穷。
【赏析】
这是一首赠王介甫(名闻)诗。诗人借王介甫之口表达了对唐尧、虞舜时代的怀念,并借此勉励王介甫要效仿古代贤君,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治国安民的高尚理想和坚定信念。
首联:“当世胸怀万古淳,平生才术老经纶。”此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社会的深深担忧,认为当代社会虽然已经发展了万年的历史,但是仍然缺乏淳朴的民风。诗人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像唐尧、虞舜那样的贤君来引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一生的才学和谋略,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颔联:“况逢尧舜登贤日,不复伊周望古人。”此联进一步强调了贤君的重要性,认为在尧舜这样的贤君统治下,国家才能够安定繁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不再期望能够像伊尹、周公那样辅佐君王,而是希望能够帮助国家解决实际问题。
颈联:“得志定知移弊俗,闻风犹足警斯民。”此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他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实现理想,就能够改变那些不良的习俗,并且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警戒百姓。
尾联:“九门无谒天旒邃,何惜长令仕为贫。”此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无奈和感慨。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只能继续过着贫困的生活。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示并不后悔自己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