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一床室,先生三径园。
非无饭满钵,亦有酒盈樽。
不起华边坐,常开柳际门。
漫知谈实相,欲辩已忘言。
注释:
长者一床室:长者(指诗人自己)有一个可以容纳一张床的空间。
先生三径园:指的是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三径园是他的居所。
非无饭满钵:并不是没有食物。
亦有酒盈樽:也有美酒满壶。
不起华边坐:不坐在华丽的旁边坐下。
常开柳际门:经常推开柳树边的门。
漫知谈实相:只知道谈论真实的事物。
欲辩已忘言:想争辩却忘了用言语表达。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然、真实的追求。他的居所简朴,有一张床,三亩地,足以供他生活所需。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非常丰富。他有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他的生活方式,就是他的思想观念的体现。
诗的前两句“长者一床室,先生三径园”,写的是他的居所和他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一床”是指他的生活状态,“三径园”是指他的生活环境。诗人通过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现了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四句“非无饭满钵,亦有酒盈樽。不起华边坐,常开柳际门。漫知谈实相,欲辩已忘言。”,写的是他的饮食和社交活动。这里的“非无”是指他的食量并不小,“亦有”是指他的饮酒量也并不小。他不坐在豪华的地方,而是选择在柳树旁打开门。他知道谈论真实的东西,但是想要争辩却已经忘记了语言。这四句诗,展现了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他虽然生活简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丰富。他虽然不善于言辞,但他的思想却深邃。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社交活动的描绘,展现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和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态度。
语言朴实无华,但内涵丰富。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篇散文。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