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注释】

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号。柴桑宅:柴桑是陶渊明的故里,位于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一带。三杨:指唐代著名诗人杨炯、杨敬之和杨万里。白下亭:在南京秦淮河北岸,是南朝时梁武帝为纪念其弟萧纲而建,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上。往来无一事:意谓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长得见青青:意谓长着茂盛的青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通过描写陶渊明的故居,抒发自己隐居田园的愿望。

首句“五柳柴桑宅”,写陶渊明故里——柴桑宅。柴桑,即柴桑里,陶渊明的故乡,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郊。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后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于此。“五柳”即陶渊明宅旁的五棵柳树,因陶渊明爱柳,常取五株植于屋侧,后人遂称其宅曰“五柳堂”。柴桑里地处偏僻,环境清幽,与世隔绝,正是陶渊明理想的隐居之地。

次句“三杨白下亭”,写陶渊明旧居附近的“白下亭”。“三杨”是指唐玄宗时的三位重臣杨国忠、杨贵妃、杨炯(杨炯字廷艺),因三人都姓杨,又都出自贵胄之家,人们便称他们为“三杨”。杨家故居位于金陵城东门内,靠近朱雀桥,这里也是陶渊明晚年隐居的地方。“白下亭”,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北岸。当时这里是一片繁华的商业区,但陶渊明并不以此为荣。“亭”本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这里泛指亭子。

第三四句“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写的就是作者自己对隐居生活的追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生活,是他一生向往的理想生活。他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心中依然装着天下百姓,时时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希望朝廷能够像当年那样重用贤才。“往来无一事”一句,是说自从隐居以来,没有什么事情要做。“长得见青青”,意谓长着茂盛的青草。这是说,尽管自己过的是隐居的生活,但心中始终装着天下百姓,时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至今仍传颂不衰,成为千古名句,可见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