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荒溪恶,波穿乱石跳。
骑驴行木杪,避水转山腰。
倒挂猿当道,横过竹渡桥。
吾生本如寄,岁晚尚飘飖。
【注释】
①入辰州界道中:进入辰州境内。辰州,今湖南沅陵县。②路入荒溪恶:道路崎岖险恶。③波穿乱石跳:水势湍急。④骑驴行木杪(miǎo):骑着驴子行走在树枝上。⑤避水转山腰:为躲避水流而转到山坡下面。⑥倒挂猿当道:有猿猴把树枝倒挂在路上挡路。⑦横过竹渡桥:渡过一座横跨两岸的竹桥。⑧吾生本如寄:我的人生如同寄居在客店里一样没有根。⑨岁晚尚飘飖(yáo):年老体衰仍漂泊不定。⑩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大历二年(767)初春。当时杜甫由夔州(今四川奉节)出峡,沿长江东下,抵达湖北宜昌,然后北行,经过湖南常德时,写下了这首诗。诗题用“用”字,说明是应人之作;“頔子”指作者弟杜姓之子名某;“韵”,即韵脚,指诗歌押的音;末句中的“寄”字是关键词。
路入荒溪恶,波穿乱石跳。
骑驴行木杪(miǎo),避水转山腰。
倒挂猿当道,横过竹渡桥。
吾生本如寄,岁晚尚飘飖。
【译文】
路进荒山恶溪,水势湍急如箭。
骑马越过树梢,避开流水翻山。
有猿猴把树枝倒挂在路上阻挡去路,横过一座竹筏桥。
我的生活本来像寄住在客店一样没有根,晚年仍然飘泊不定,四处流浪。
【赏析】
此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诗人自夔州经三峡,溯江西上,到达湖北宜昌一带。这时他已离开夔州两年多,生活渐觉安定,心情较为舒畅。于是乘船沿江而下,沿途写下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腐败的诗篇,其中《登高》《蜀相》两诗尤为脍炙人口。《入辰州界道中》便是其中的一篇。
首联起句“路入荒溪恶”,直承第二句“波穿乱石跳”,写自己从夔州出发时的心境。“入”与“出”相对,“荒”与“通途”相对,“恶”与“善”相对,“乱”与“平”相对。“波穿”,“水势汹涌”,可见地势之险;“乱石”,“岸崩坡裂”,可见路途之难。“穿”、“跳”二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以“路入”对“波穿”,以“乱石”对“乱石”,既写出了山路之险峻,又表现出自己的一种冒险精神。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却饱含着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了诗人所乘之舟及途中所见之景。“骑驴行木杪”,一个“骑”字,表现了诗人的从容和洒脱;一个“行”字,表现了诗人的矫健和敏捷。诗人坐在船上,时而攀援树枝,时而跃上山崖。他似乎在欣赏沿途风光的同时,更在寻找通往目的地的路。诗人所经之路,既有“路入荒溪恶”的险恶,又有“水穿乱石跳”的湍急,还有“骑驴行木杪”的艰难。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诗人感到畏惧和退缩,相反,他反而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进的决心。
颈联进一步渲染旅途的艰险。“倒挂猿”,是说有猿猴把树枝倒挂在路上,挡住了行人的去路。这一细节,既增加了旅途的艰险,也增添了诗意。同时,这也暗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横过竹渡桥”,是说诗人要穿过一片竹林,跨过一座竹桥。这一细节,既展示了诗人的机敏灵活,又表现了当地的竹筏交通之发达。同时,这也暗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便捷舒适。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吾生本如寄”,是说自己的生命就像寄住在客店里一样没有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深刻认识。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前途未卜、命运多舛的无奈和忧虑。“岁晚尚飘摇”,是说年老体衰,仍漂泊不定。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