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君子识鉴精,包罗错综能成文。
夫何吴兴戴庆豫,慨然谱竹拟诸形。
非草非木言甚决,品类繁夥难尽说。
九江五岭多逸遗,维此方君更无别。
隐彩韬名志行坚,万里临邛族最寒。
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
眼节须牙如积累,四面对出莫与比。
不有芝田纪录详,后世莫知深可耻。
我闻此说亦相仍,未尝亲得见觚棱。
江东使者返行部,招徕节士番中分。
个个折旋皆中矩,什什来归敬岩所。
有匪良朋保岁寒,凛然如对齐充父。
后山居士知其然,心事曾将诗句传。
老来不复人间事,寄语山翁莫削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再咏方节士》。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再咏番昜方节士
(再次吟咏) 方节士:指有高尚操守和品德的人。
博物君子识鉴精,包罗错综能成文。
(博学多识的君子,见识精深,能将复杂的事物包容并整理成文章。)
夫何吴兴戴庆豫,慨然谱竹拟诸形。
(为什么吴兴人戴庆豫,他豪情满怀地为竹子作画,画出了各种竹子的形状?)
非草非木言甚决,品类繁夥难尽说。
(竹子不是草也不是木,但用语言表达时却非常坚定,种类繁多,难以全部讲述。)
九江五岭多逸遗,维此方君更无别。
(九江、五岭一带有许多竹子,而这位方君却与众不同,没有其他。)
隐彩韬名志行坚,万里临邛族最寒。
(隐逸的品格,韬光养晦的名声,坚韧不拔的意志,使得这位方君在遥远的临邛之地显得尤为突出。)
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
(文饶带来了甘露寺的美名,他的声望和价值超过了无数的玉石。)
眼节须牙如积累,四面对出莫与比。
(眼睛、胡须和牙齿都像积累起来一样,四面出击,无人能与之匹敌。)
不有芝田纪录详,后世莫知深可耻。
(如果没有详细的记载,后世的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位方君的深厚内涵。)
我闻此说亦相仍,未尝亲得见觚棱。
(我听说这些事迹,但未曾亲身经历过,未能见到那些辉煌的成就。)
江东使者返行部,招徕节士番中分。
(江东使者返回朝廷,开始招募各地的节士。)
个个折旋皆中矩,什什来归敬岩所。
(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规矩行事,纷纷归顺于敬岩的麾下。)
有匪良朋保岁寒,凛然如对齐充父。
(有了这样的良朋好友,我们就能坚守住自己的信念,如同面对齐国的管仲一样。)
后山居士知其然,心事曾将诗句传。
(后山居士对此深感赞同,他的心事也曾通过诗歌传达出来。)
老来不复人间事,寄语山翁莫削圆。
(如今我已经不再涉足人间事务,希望山中的智者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这首诗通过对方节士的描述,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方节士的外貌、才华和行为,赞美了他的卓越品质和崇高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中多次提及方节士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以及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显赫。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方节士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通过方节士的故事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期望。
诗中还涉及了一些历史典故和人物,如吴兴戴庆豫和齐充父等。这些典故和人物的出现,为诗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典故和人物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方节士的描述,赞美了他的品德和才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不满。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