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残暑鏖西风,秋声摵摵先井桐。
纤云四卷天开容,一碧万里磨青铜。
使君退食新凉逢,厌看凝寝江云浓。
领客欲送孤飞鸿,城隅高亭湿青红。
旷望四野开心胸,前瞻江山胜而雄。
琉璃波光群玉峰,水墨正尔难为工。
天开地辟今古中,此景自若无初终。
天岂为我施新功,我心得之眼相从。
收入几席无遗踪,锦囊得助防诗穷。
向来神秀造化钟,李成郭熙将无同。
强名图画托天公,抚掌一笑浮金钟。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均为五字,共四联,前四联为第一联、第二联、第三联,第四联为尾联。其中第一联“天开图画亭”是首句,起势不凡,点明主题;颔联“夜来残暑鏖西风”写秋意已至,秋风劲吹,残暑渐消,天气转凉,万物复苏。颈联“纤云四卷天开容”写云散天晴,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尾联“领客欲送孤飞鸿”写诗人想送走一只孤飞的鸿雁,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情。尾联中“领客”,意为领路的人,此处借指作者自己。“欲”、“领”、“送”等词用得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中多处运用典故,使诗歌更加富有文化底蕴。
【答案】
①“天开图画亭” —— “天”即自然之景,“图画”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译文:天空中的景色犹如一幅画卷一般。
注释:“图画”:本指绘画作品,这里比喻美丽的自然风景。
赏析:首句以“天”字开篇,气势磅礴,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②“夜来残暑鏖西风” —— 残暑:残余之暑气。鏖:搏斗、争斗,此为拟人化手法。
译文:夜幕降临,残存的暑气与西边的西风搏斗,相互较量,最终被西风吹散。
注释:“鏖”通“搏”,搏斗之意。
赏析:这两句描写的是晚风劲吹的情景,营造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感觉。
③“秋声摵摵先井桐” —— 摵摵:秋风吹动的声音。井桐:井边的梧桐树。
译文:秋天的风声先从井边的梧桐树上刮过,发出阵阵声响。
注释:“井桐”:指井边梧桐树,此处梧桐常在秋季叶落而鸣。
赏析: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渲染出深秋时节的景象,使人感受到秋的萧瑟与凄凉。
④“纤云四卷天开容” —— 纤云:细微的云彩。
译文:四卷纤细的白云飘散,天空豁然开朗。
注释:“四卷”:形容云彩轻薄,随风飘荡的样子。
赏析:这四句写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展现出一幅开阔的秋日景象。
⑤“一碧万里磨青铜” —— 碧:青色,绿色。
译文:大地一片青翠,如同打磨过的青铜器一般。
注释:青铜:古代铜器,此处用以比喻大地。
赏析:这两句将大地描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充满生命活力。
⑥“使君退食新凉逢” —— 使君:古代对有权势者的尊称,此处指太守。
译文:太守退朝后用餐,新凉爽快地遇到了他。
注释:使君:对太守的尊称。
赏析:此诗以“使君”作主语,巧妙地将人物置于诗中,增添了诗意。
⑦“厌看凝寝江云浓” —— 厌:厌恶。
译文:看着江面上的云雾缭绕,我厌恶它浓密的样子。
注释:凝寝:形容睡得很沉的样子。
赏析:此句写出诗人看到江上雾气弥漫时的内心感受。
⑧“领客欲送孤飞鸿” —— 领客:领路的人。
译文:领路的人想要送走一只独自飞行的大雁。
注释:领客: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⑨“城隅高亭湿青红” —— 城隅:城墙角落。
译文:高高的亭台倚靠在城墙的角落,四周都笼罩着青红色的霞光。
注释:“城隅”:指城墙角落,此处指高楼大厦。
赏析:这两句通过对高亭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安静而美丽的环境。
⑩“旷望四野开心胸” —— 旷望:放眼远眺。
译文:放眼四野,心情愉悦无比。
赏析:此句写出了诗人看到美景时的心境。
⑪“前瞻江山胜而雄” —— 前瞻:目光向前望去。
译文: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壮丽的风景和雄伟的山川。
注释:“江山”:指山和江,此处泛指美丽的自然风光。
赏析:此句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⑫“琉璃波光群玉峰” —— 琉璃:一种色彩艳丽的玻璃材料。
译文:清澈的湖水反射出琉璃般的光辉,群山宛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玉石。
注释:“琉璃”:一种色彩艳丽的玻璃材料。
赏析:此句写出了湖光山色的美轮美奂,让人陶醉其中。
⑬“水墨正尔难为工” —— 水墨: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之一,这里比喻山水画。
译文:用水墨勾勒出的山水画更是难以达到完美的境界。
注释:“水墨”:指山水画。
赏析:“水墨”在此作比喻,强调画家对自然的把握和表现能力之高超。
⑭“天开地辟今古中” —— 天开地辟:形容天地开辟,自古以来就如此。
译文:天地开辟至今,一直是这样美丽壮观的景象。
注释:“天开地辟”:形容天地开辟,自古以来就如此。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叹和赞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⑮“此景自若无初终” —— 此景:指眼前的美景。
译文:眼前的美景自然永恒不变,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注释:“此景”:指眼前的美景。
赏析: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强调了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
⑯“天岂为我施新功” —— 天岂:难道不是上天吗?施:施行、施展。
译文:难道是上天给我施展新功的机会吗?
注释:“施”:施展、施展的机会。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惊喜和感慨。
⑰“我心得之眼相从” —— 心:内心。
译文:我内心感到欢喜,眼睛也随之跟随着。
注释:“心”:内心。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和感激之情。
⑱“收入几席无遗踪” —— 收入:指收藏或收纳。几席:古人座位旁的几案,此处指书桌。
译文:把美景收入几案之中,却找不到丝毫痕迹。
注释:“收”:收藏,收纳。“无遗踪”:指景物被收藏起来,但仍然无法忘记它们的存在。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和不舍之情。
⑲“锦囊得助防诗穷” —— 锦囊:精美的袋子,用来藏放宝物或者书信。
译文:有了锦囊的帮助,可以防止诗思枯竭。
注释:“锦囊”:精美的袋子。“防诗穷”:防止诗思枯竭。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写作的自信和乐观态度。
⑳“向来神秀造化钟” —— 向来:历来以来。神秀:指杰出的才能和品质。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
译文:历来以来杰出的才能和品质都是由大自然造化而成。郭熙、李成等人的作品与他们相比毫不逊色。
注释:“神秀”:指杰出的才能和品质。“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郭熙、李成”:指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和李成。郭熙擅长山水画,李成则以山水画著称。二人都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作品深受后世赞誉。
㉑“强名图画托天公” —— 强名:勉强给……取名。天工:指自然景观的美。
译文:勉强给这幅画取名为“天工”,以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尊重和追求。
㉒“抚掌一笑浮金钟” —— 抚掌:拍手掌表示高兴。浮金钟:形容笑得很开心的样子。
译文:拍手大笑后就像听到了响亮的金钟一样欢快。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欣赏美景后的愉悦心情和豁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