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问征夫路,名山两日程。
能销几两屐,况值一川晴。
诗欲谋于夜,云多不近城。
暮年尘事有,逐处得心清。
郊行
曾问征夫路,名山两日程。
能销几两屐,况值一川晴。
诗欲谋于夜,云多不近城。
暮年尘事有,逐处得心清。
注释:
郊行:在郊外散步。
曾问征夫路,名山两日程:“曾”,曾经、过去的意思;“征夫”,远征的兵士;“路”,指通向名山的路;“两日程”,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名山,即形容路途遥远。
能销几两屐,况值一川晴:“消”是消磨的意思;“屐”,古代的一种鞋;“几两屐”,意思是说穿了几双鞋;“况值一川晴”,更何况天气晴朗。
能销几两屐:意谓穿坏了几双鞋,形容旅途艰辛。
况值一川晴:意谓在晴朗的日子里行走,更觉得辛苦。
诗欲谋于夜,云多不近城:“谋”是商量、计划的意思;“云多”指云层密布;“不近城”意思是说如果云层多而没有退散的迹象,那么就不能进城。
暮年尘事有,逐处得心清:“暮年”指晚年;“尘事”意为世间杂事;“逐处得心清”意思是说在远离都市喧嚣的乡村,心情会变得格外宁静、清爽。
译文:
曾经询问过出征的士兵,通往名山的道路只需两天就可以到达。
即使已经穿坏了几双鞋子,更何况是在晴朗的日子里行走。
晚上想要商量一下事情,但因为云层密集而没有退散的迹象,所以不能进城。
晚年时,世事纷扰让人烦恼不已,但在远离喧嚣的乡村,心情会变得格外宁静、清爽。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写诗人在一次郊行中的感受与思索。首二句描写行程之远,以及途中的艰辛。三、四两句则写因天晴而少有云遮,而未能入城赏景,反而增添了些许烦闷。五、六两句写因傍晚时分云层密布而无法入城,只好选择在野外度过余暇时光。尾联以“暮年”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向往自然宁静心境的愿望。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