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从江海濯清流,归老岷峨占上游。
心远欲联高士传,地偏仍似贾胡留。
何时竹杖闲支壁,终日绳床懒命俦。
碧嶂红尘两相望,劳生笑我不知休。

注释:

遍从江海濯清流,归老岷峨占上游。

心远欲联高士传,地偏仍似贾胡留。

何时竹杖闲支壁,终日绳床懒命俦。

碧嶂红尘两相望,劳生笑我不知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唐山叟赠答之作,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

首句“遍从江海濯清流”,表达了对江河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江河浩渺,波涛汹涌,给人以壮阔之感,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第二句“归老岷峨占上游”,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意愿。岷峨,指四川的峨眉山,以其秀美著称于世。诗人选择归隐于此,意在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以寄托自己的志向。

第三句“心远欲联高士传”,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高士,是指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他们往往隐居山林,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与世无争。诗人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句“地偏仍似贾胡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地理位置的偏好。贾胡,指的是居住在边远地区的人。他们虽然地处偏僻,但依然保持淳朴的民风和坚韧的性格。诗人认为,这样的生活环境更适合自己追求高洁品质的生活。

第五句“何时竹杖闲支壁”,则描绘了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竹杖,是一种轻便的工具,用于支撑墙壁或行走。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

第六句“终日绳床懒命俦”,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进一步描绘。绳床,是一种简陋的床铺,用绳索固定在地上。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静心修炼,提升自己的境界。

第七句“碧嶂红尘两相望”,则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碧嶂,指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红尘,则是指人世间的繁华与喧嚣。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一句“劳生笑我不知休”,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他感叹自己一生忙碌奔波,却未能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真谛。而那些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高士们,却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这让他不禁对自己的选择感到遗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