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文采冠多邦,床下如今拜老庞。
短刃何能排贾垒,轻舠敢问绝潘江。
初闻毛颖只供笑,退诵溪堂但乞降。
谁拟一台称二妙,如公才气本无双。

诗句原文:

元知文采冠多邦,床下如今拜老庞。

短刃何能排贾垒,轻舠敢问绝潘江。

初闻毛颖只供笑,退诵溪堂但乞降。

谁拟一台称二妙,如公才气本无双。

译文注释:
元知文采冠多邦,床下如今拜老庞。
元知文采冠多邦,床下如今拜老庞,意思是元知才华横溢,在众多文人中独领风骚,如今却只能低头拜倒在老庞的脚下。
短刃何能排贾垒,轻舠敢问绝潘江。
短刃何能排贾垒,轻舠敢问绝潘江,意思是用短刃怎么能打破坚固的壁垒呢?而轻舠又怎么能够超越潘江的船只呢?
初闻毛颖只供笑,退诵溪堂但乞降。
初闻毛颖只供笑,退诵溪堂但乞降,意思是初次听到毛笔时只觉得它只是用来笑而已,而退后诵读时,才发现原来它还可以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谁拟一台称二妙,如公才气本无双。
谁拟一台称二妙,如公才气本无双,意思是谁能配得上两位才华出众的人呢?就像您这样的人才确实无与伦比。

赏析:
这首诗是王灼对好友米太初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才华的钦佩。首句“元知文采冠多邦,床下如今拜老庞。”便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米太初才华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自卑和谦逊的态度。

第二句“短刃何能排贾垒,轻舠敢问绝潘江。”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古代兵器“短刃”,另一个是“轻舠”,都是用来指代米太初的才智与才能,意指其才华横溢,无人能比。

第三句“初闻毛颖只供笑,退诵溪堂但乞降。”则进一步将这种赞叹深化为对米太初人格魅力的赞美。这里的“毛颖”原指毛笔,后来也用来比喻人,这里指的是米太初。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他对于米太初人格魅力的认可。同时,“退诵溪堂但乞降”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米太初的尊重和崇拜,认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最后一句“谁拟一台称二妙,如公才气本无双。”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米太初的高度赞誉。他认为,无论是才华还是品德,他都无人可及,因此,他才被尊称为“二妙”。

这首诗通过对米太初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谦虚谨慎的性格以及对于才华与品德的双重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