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遍平川至山足,投鞭下马缘山腹。
古柏屹如苍龙起,绝磴盘作长蛇曲。
气力已惫意未歇,市声不到境尤肃。
款门径谒紫金像,邃殿苒苒来香馥。
褰衣却上清虚阁,丛林障我千里目。
嘉名大榜起何人,来者先自叹烦促。
时于缺罅见一一,烟江黛嶂堆青绿。
先人昔此断还往,三年学古忘幽独。
当时诗板今无在,只馀石刻记经轴。
拂尘再诵心欲折,世态万变流光速。
我方投迹随喧鬨,文字堆床未尽读。
山中宴坐亦所愿,那得宽闲继前躅。
留连两日同僧饭,更念重来几凉燠。
作诗强写无穷悲,天风为我号寒木。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的《游空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
“游空山”是诗的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描写游览空山景色的诗歌。
第二句:
“阅遍平川至山足,投鞭下马缘山腹。”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从平原到山脚下,然后沿着山路深入探索。诗人用“投鞭下马”形容自己轻松自在地登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
第三句:
“古柏屹如苍龙起,绝磴盘作长蛇曲。” 这句话描绘了空山中古柏树的形象,仿佛一条苍龙腾空而起,而绝壁则如同蜿蜒的长蛇,曲折回旋。诗人用“屹如”形容古柏挺拔的姿态,“盘作长蛇曲”则形象地描绘了绝壁的形态。
第四句:
“气力已惫意未歇,市声不到境尤肃。”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虽然体力不支,但兴致未减,周围的环境也显得格外宁静肃穆。这里的“气力已惫”指的是诗人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意未歇”表示他的兴致仍然高昂。而“市声不到境尤肃”则进一步强调了空山的宁静与纯净,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纷扰。
第五句:
“款门径谒紫金像,邃殿苒苒来香馥。” 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进入空山后的所见所感。他来到一座寺庙,向紫金佛像致敬,而这座寺院内殿堂的气息渐渐弥漫开来,充满了香气。这里的“款门径谒紫金像”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尊重和虔诚,而“邃殿苒苒来香馥”则描绘了寺庙内庄严的氛围和香气四溢的场景。
第六句:
“褰衣却上清虚阁,丛林障我千里目。”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在登高远眺时的感受。他撩起衣服登上了清虚阁,俯瞰着四周的树林。然而,这些树木遮挡了他的视线,让他无法看到更远的风景。这里的“褰衣却上清虚阁”描绘了诗人攀登的过程,而“丛林障我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因树木遮挡视野而产生的感慨。
第七句:
“嘉名大榜起何人,来者先自叹烦促。” 这句话提到了寺庙内的一块碑石,上面刻有“嘉名大榜”。诗人感叹这块碑石的存在,并暗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可能因为过于匆忙或疲惫而感到烦恼。这里的“嘉名大榜”指的是寺庙内的一块著名碑文,而“来者先自叹烦促”则揭示了游客们内心的感受。
第八句:
“时于缺罅见一一,烟江黛嶂堆青绿。”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观察寺庙周围景色时的所见所感。他注意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如河流、山峦等,以及它们被绿色植被覆盖的样子。这里的“缺罅”指的是寺庙建筑的缝隙,“烟江黛嶂堆青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第九句:
“先人昔此断还往,三年学古忘幽独。” 这句话回忆了诗人的祖先曾经居住在这里,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光。诗人表示,他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间,专心致志地学习古代文化,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孤独。这里的“断还往”指的是祖先曾在此居住并度过时光,而“三年学古忘幽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的执着和对于孤独的超越。
第十句:
“当时诗板今无在,只馀石刻记经轴。”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认知。他意识到,曾经用于记录诗篇的木制诗板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下石刻作为见证。这里的“经轴”指的是古代的书籍,而“只馀石刻记经轴”则意味着书籍已经成为了文物,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第十一句:
“拂尘再诵心欲折,世态万变流光速。”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感慨。他想要再次朗诵诗歌,却发现岁月无情地流逝,一切都变得快速而易逝。这里的“拂尘再诵”指的是重新阅读诗歌的动作,而“心欲折”则传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悲伤。
第十二句:
“我方投迹随喧鬨,文字堆床未尽读。”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认同和接纳。他顺应时代的潮流,投身于喧嚣之中,而书本则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这里的“投迹随喧鬨”指的是诗人顺应时代潮流的行为,而“文字堆床未尽读”则强调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第十三句:
“山中宴坐亦所愿,那得宽闲继前躅。”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清闲安逸的生活,继续追随前人的足迹。这里的“亦所愿”指的是诗人的愿望,而“宽闲继前躅”则描绘了他理想的生活状态。
第十四句:
“留连两日同僧饭,更念重来几凉燠。”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共度的时光。他在寺庙里度过了两天的时光,与僧人一起品尝饭菜。诗人还期待着再次来到这里,感受清凉的天气和舒适的气候。这里的“留连”体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重来几凉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再次来访的美好期望。
第十五句:
“作诗强写无穷悲,天风为我号寒木。”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慨。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无尽的悲伤,而当风吹过时,树木似乎在为他哭泣。这里的“作诗强写无穷悲”指的是诗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悲痛,而“天风为我号寒木”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互动,以及他内心的凄凉感。
这首诗通过对空山景色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认同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