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
三时缠宿疾,十月见生朝。
瘦骨添绵护,枯肠怯酒浇。
为予歌一曲,亦足慰无聊。
【注释】
九月二十九日:即九月二十九日。
思溪庄:在浙江省桐庐县,作者的朋友方子公的别墅。
人事有酬酢:指人世间应酬交际的事情。酬酢,是旧时的一种礼节性的交往,指宴饮、拜会等事。
山居方寂寥:住在山中正感到寂寞清冷。
三时缠宿疾:指三个时辰(约两小时)内缠绕着长期未愈的病。三时,这里泛指一段时间。
十月见生朝:十月十日举行新一年的祭礼,称为”生朝”。
瘦骨添绵护:指消瘦的身躯上又增加了棉衣。
枯肠怯酒浇:形容因久病而肠胃衰弱,不敢喝酒。
为予歌一曲:为我唱一曲吧。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淳熙八年(1179)。诗人在友人方子公家住了两个月,九月二十八日,他与方子公及同游的朋友们一起登高游览。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一,过生朝,方子公设酒食为他洗尘。初三日早恕子遣人来送酒食并词二阕,诗人便依唐人律诗体裁写了一首《和方子公见招》和一首《答方子公》。
首两句说诗人在友人方子公家住了两个月。九月二十八日,与方子公及同游的朋友们一同登山游览。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一,过生朝,方子公设酒食为他洗尘。
三四句点出诗人生病的情况。九月二十九日,他到思溪庄避人事,直到十月十一日才回家。这期间一直卧病在床,所以诗中说“三时缠宿疾”。
五六句说诗人久病未能痊愈,身体十分虚弱,连酒都难以消受。
七八句说诗人为友人的来访而高兴。
末两句说诗人为能见到这样的朋友而生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