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钩入翠珉,文字本肤浅。
以书不以辞,恃此或行远。

【注释】:

银钩:比喻文笔犀利。

翠珉:美玉的一种,这里指美石。

文字:这里指文章。

肤浅:浅薄,不深刻。

以书不以辞:意即写文章要重在“书”,而不要拘泥于“辞”。

恃(chì)此:依靠这些,这里强调“书”。

行远:走远路,比喻文名远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用十梅韵写给同僚的一首答诗。全诗共八句,其中第四、第六两句尤为出彩。

首句“银钩入翠珉”,用“银钩”比喻文章的笔法,意思是说,文章的写法就像银钩一样锋利,能够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南史·谢惠连传》中有云“其为文如披锦裂缯,眼目井然”,这里的“披锦裂缯”就是比喻文章写作的方法,所以这里的“银钩”可以理解为文章的笔法。“碧珉”指的是美石,也就是翡翠玉。这里用翡翠玉来比作文章,意思是说,文章就像是翡翠玉一样清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颔联“文字本肤浅”,这是诗人对当时文人墨客的一个批评。他认为,他们写的诗文都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的深度。在这里,作者用“肤浅”来形容文章的风格,而不是用“浮华”或者“虚浮”这样的词语。这种表述方式更加直接,也更有力度。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他主张写的文章应该具有深度和内涵,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华丽。

颈联“以书不以辞”,这是诗人对于文学创作方法的一个总结。他认为,写文章应该注重“书”(学问和思想),而不应该拘泥于“辞”(语言表达)。这里的“书”可以理解为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思想。“辞”则是指语言表达。这里的“以书不以辞”可以理解为“重视知识而轻视语言表达”。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因为它挑战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尾联“恃此或行远”,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望。他认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就能够走得更远。这里的“或”可以理解为“或许”,表示一种可能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的主旨在于倡导一种有深度的、有思想的文学创作风格,这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